《时事报告》2024年第12期刊登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署名文章《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
文章指出,财政部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密切配合地方,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化债政策落地见效,把党中央出台的隐性债务化解政策好事办好。
一是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尽早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目前,财政部已将新增6万亿元债务额度下达各地。我们将指导各地合理分配债券资金,抓紧细化置换债券发行和使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再融资债券“发行一批、置换一批”,让政策效应尽快释放。同时,强化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二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健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对新增隐性债务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三是推动融资平台加快改革转型,坚决防止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增融资服务。结合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展,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目前,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下降。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配合,持续推动地方做好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观察积极财政政策,不仅要看财政支出强度,更需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2025年,政府四本账财政支出超过50万亿元,民生、科技创新等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2025财政政策基调更加积极,体现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方式更多、结构更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