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刘登峰在会上表示,在谋划科技创新工作过程中,特别是药物疫苗创新,我们充分发挥市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和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支持企业,特别是创新药物企业、创新疫苗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科技攻关。
一是全链条强化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相关部委共同研究出台了政策,包括科技研发方面的支持、优化价格管理方面的支持、强化医保支付和推动商业保险发展方面的政策,以及鼓励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创新药物疫苗方面的政策等等。同时,还在投融资、药品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估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全链条协同创新提供有效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医药企业在创新过程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
二是继续推动新一轮医药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接续。上一轮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是从“十一五”开始,历时三个五年计划,助推了我国药物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升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医药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一轮重大专项我们仍然坚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比如四大慢病、重大传染病,以及儿童疾病、罕见病、特殊用药场景等开展新药研发。
三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比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设立了企业承担的项目,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还有的项目规定重大产品研制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并要求企业也对创新进行投入,比如进行资金配套。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应用评价和示范研究、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监管科学研究等项目,打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和支持场景,从而促进创新产品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从市场到服务人民健康。
从强制配储取消到地方细则滞后,谁能在政策“真空期”守住确定性值得探讨。
2024年,我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数量为近五年新高,将近5000项(4900项),较上一年增长了13.9%。
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要加大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思路,更多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当前行业市场形势影响下,汽车经销行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多部门密集抵制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