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集采通过以量换价更多体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中选药品全部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高质量药品。
本次集采一方面将有效提升患者用药质量,促进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广泛替代未过评药品;另一方面将改善用药结构,同一治疗领域不同作用机理或疗效更优、使用更便捷的药品广泛进入临床,综合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比如,乳腺癌一线用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普通的多柔比星产品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显著提高用药安全性;又如,马昔腾坦片是当前新一代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将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再如,本次集采纳入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胶囊)等多个复方制剂,患者一次服药即摄入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两种主流降糖药物,可以发挥协同作用,避免分别服用单方药物可能导致的漏服、误服问题,增加用药依从性和便利性。
本次集采还呈现出稳预期、稳供应、促改革的特点:
1、稳预期,全国医疗机构每年采购需求量达90亿片(支),以“带量”方式稳定了未来三年企业的产能和供应链预期。
2、稳供应,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积极推动急抢救药、短缺药的保供稳价,在通过“带量”明确企业供应预期的同时,实行每个省份“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的供应方式,提升临床供应韧性。
3、促改革,中标企业无需过度投入营销费用,即可将药品直接售达全国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流通环节、净化行业生态,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通过集中采购,大批过专利期的经典“老药”,全部由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供应全国。在减轻群众“老药”费用负担的同时,腾出费用空间为支持新药纳入医保提供条件,连续7轮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谈判纳入530种新药,不断提升优化群众用药结构,同时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本次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将正式发布。
10年中,我国药品医疗器械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以2024年为例,全年批准上市创新药48个、创新医疗器械65个,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国家医保局已找到破解回流药监管困局的有效方法,通过药品追溯码的应用,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旨在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回流药问题。
坚持市场定价,优化直接挂网。短缺易短缺药品价格坚持市场决定。企业作为药品价格的第一责任人,可以根据成本变化等合理因素自主调节价格。
国家医保谈判开谈首日即耗时达12小时,今年谈判的紧张和胶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等药品是一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部分品种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但适用人群有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