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在需求改善带动下,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改善迹象,部分领域价格小幅回升。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工业消费品多数供应充足,服务供给总体稳定,经济回升将带动市场需求扩大,有利于CPI改善,CPI有望继续保持小幅上涨。
付凌晖介绍,物价是观察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中国来讲,CPI当中食品权重比较大,对CPI的影响比较多。观察供求关系,不仅要看CPI总的变化,还要看核心CPI的变化。从11月份的情况来看,主要受食品价格下行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降幅扩大,同比涨幅回落。但从核心CPI情况看,同比涨幅连续扩大,显示出市场供求关系在改善,这也说明观察价格变化要多个角度综合来看。
付凌晖表示,从环比来看,11月份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11月份全国气温偏高,冷空气过程偏少,有利于鲜活食品生产和储运,带动食品价格降幅扩大,拉低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食品中的鲜菜、猪肉、鲜果、水产品下降幅度在13.2-1.3%之间,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的八成左右。
从同比来看,11月份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行是同比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食品中的鲜菜和猪肉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鲜果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
从价格变化来看,最近几个月C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主要受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其他商品服务价格保持总体稳定,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的显现,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改善迹象。11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3%,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涨幅扩大。同时,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涨幅有所回升,1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核心CPI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反映出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国内需求扩大对价格拉动作用增强。
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国家统计局表示,虽然国际输入性因素对部分行业价格产生一定下拉影响,但我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部分领域价格呈现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