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基础性产业,石化化工行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命脉,也关乎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作为全球石化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荣盛石化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发展为基础,并在完备的产业链基础上,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业务,一直为国家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贡献力量。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长远眼光的重要标尺。在生产运营环节,荣盛石化通过落实节水举措,提高用水效益。2023年,公司替代性水源占总耗水量的73.43%,水耗管理中的循环水率保持98%以上。
从炼油到化工,再到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荣盛石化深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因此,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升级,成为荣盛石化近年来的任务目标。
2023年,荣盛石化在环保方面投入6.60亿元,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13.43%,约21.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这得益于公司加大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应用,以及通过碳减排技术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
技术创新是荣盛石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例如,公司打造百万吨级碳捕集与利用(CCU)单套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实现了污染物超净排放。
目前,公司搭建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流研发平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2023年,公司共申请专利93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56件;授权专利13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117件。这些专利的获得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荣盛石化已将发展清洁能源相关业务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公司与多家新能源企业合作,寻找清洁技术新机遇,持续增加新能源方向的投资及消纳比例,并围绕低环境影响的石油化工新工艺进行创新,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低碳制造体系。
以2022年为基准年,荣盛石化预计到2025年实现各主要生产运营单位可再生能源全覆盖,到2028年绿电交易规模累计新增161.5万兆瓦时,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国际竞争力与绿色发展影响力。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荣盛石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2023年,公司共开展安全应急演练1,952次,参与人数达43,423人次,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质量管理方面,荣盛石化注重从源头抓起,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守好产品质量第一关。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更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龚正与靳翊伟共同签署上海市与伦敦金融城新一轮交流合作备忘录。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征信支持力度,有效增加专业化特色化征信供给。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必须从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入手,推动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转变发展思路,实现协同治理。
“未来,要想长久地从海洋获取福祉,需要走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蓝色海洋经济之路。”
【编者按】随着ESG多项国际准则生效实施,ESG的发展进入新纪元。2024年,ESG理念迎来2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第一财经联合推出“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节目,通过对话20位中国企业家的形式,结合实地走访受访企业的实践成果,探讨中国企业领导者在可持续发展、ESG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洞见、成果和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