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总务省2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1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9个月同比上升。
数据显示,日本11月的核心CPI同比上升2.7%至109.2,同比升幅较此前几个月有所扩大。当月核心CPI环比升幅为0.5%。虽然新米入市,今年夏季日本多地出现的“大米荒”已明显缓解,但大米价格依旧居高不下。
从消费大类来看,食品、水电燃气和文化娱乐服务涨价是拉动价格上涨的3大原因,其中食品涨价仍是推高CPI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日本政府提供的夏季能源补贴停止,水电燃气费同比涨幅扩大至0.47%。此外,由于日元持续贬值,入境游大幅增加拉动日本国内酒店住宿费明显上涨,日本人出国游团费也大幅上调,文化娱乐服务价格同比上升0.41%。在纳入统计的10个消费大类中,11月仅教育服务价格同比微降。
经济学家指出,虽然内需和工资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但进口物价高企、成本推升才是日本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核心CPI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反映出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国内需求扩大对价格拉动作用增强。
日本时隔34年从“全球最大对外净资产国”退居第二,被德国超越。
其中2880亿日元用于补贴夏季电力和燃气费用,1000亿日元用于“重点支援地方交付金”,供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石破茂还表示,尽管美英两国于近日达成的贸易协议是一种可能的模式,但日本坚决要求对美出口零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