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避免“类案不同判”,《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规范‘法答网’运行”、“加强‘库网’融合发展”等改革要求。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纲要》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茅仲华表示,推动裁判规则输出与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既为法官办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规则参考,也便于社会各界通过公开的入库案例和精选答问,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
公开资料显示,“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四级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运用、审判业务咨询答疑和学习交流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法答网,法院干警可以就审判工作、学习和研究中涉及的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问题在线咨询。
“人民法院案例库”于今年2月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该库收录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最大限度发挥案例的实用效能。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司法责任制改革后,独任法官、合议庭对自身承办的案件直接签发裁判文书,出现了因办案主体分散,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明确类型化案件的裁判理念、思路和标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此,《纲要》除了对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传统的统一法律适用工作提出要求外,更是对“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这两项创新举措,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强调要“完善‘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的数据资源与在办案件的智能识别关联和精准推送机制,加强‘库网’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法答网”累计提问73万多条,答疑66万多条,向社会公开发布14批72个精选答问;人民法院案例库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累计收录公布各类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案例4489件,基本实现了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
周加海表示,实践表明,“法答网”和“案例库”不仅为法官办案提供了权威参考,在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统一裁判标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很好效果,同时为社会各界学法用法提供了鲜活素材,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促进全民守法,也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依法理性维权,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妥善化解。
此前在人民法院案例库推出时,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何去何从曾引起广泛关注。在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切实加大裁判文书公开力度,持续优化裁判文书公开机制,不断提升裁判文书公开质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表示,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公开文书数量较以往大幅增长,覆盖审判领域、案件类型更加多元,有力推动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观、可感。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新公布的裁判文书共计810多万篇,较去年同期上网数量增长67.3%。
司艳丽表示,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上网文书的“含金量”也在持续提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新公布的裁判文书数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全国法院涉实体审理的裁判文书上网数量也有大幅增长,新公布的判决书数量同比增长99.8%。
最高法发布通知,强调从源头上防止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严禁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或者出于趋利性目的,对涉企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
进一步凝聚起府院联动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此次司法解释明确:清算义务人未依法及时履行清算义务的,应依法承担责任。经营者“卷款跑路”,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惩罚性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依法妥善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支持人工智能依法应用;惩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权行为,促进规范有序发展。
最高法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呈现跨境化、链条化、暴力化新特点,衍生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