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网站12月31日消息,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其中提到,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开发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率氢(氨)内燃机,以及高压力等级、高储氢密度车载储氢装置。鼓励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就近利用高品质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建设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统筹推进“区对区”氢能物流干线和沿线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在钢厂物流、矿山基地、工业园区、港口码头等场景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形成完整、可靠、大流量的氢能物流网络。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车辆推广和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产品迭代开发应用。
其中还提到,探索发展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鼓励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数据中心联合能源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探索氢电融合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制氢、多元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实现区域资源统筹优化利用。推广应用高效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发电/热电联供系统。
商业场景创新、全球化布局提速、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正成为氢燃料电池企业的破局密码。
我国氢能产业尚处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不仅规模尚未上去,而且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严重。
今年已有几家有能力的老牌或电解槽新秀企业出海设厂,悄然瞄准海外市场对绿氢相关的清洁能源或原料的庞大需求。
国内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产业初期阶段,现阶段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政策补贴支持。行业人士称,由于资金回流过慢,产业链上下游面临不同程度资金周转问题,部分企业难以维持运营。
“决定量产是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得出的结论,在2028年量产前会攻克相关的技术难点。和丰田进行合作,能够共同分担一些研发成本,使得整个投资项目有更高的效率。”Michael Rath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