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标准编制的重要依据。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表示,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份工作指引旨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互相衔接、同向发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工作指引按照“急用先行 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修订,确保实现2027年前制定100项和2030年前制定200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目标,促进国内国际标准衔接互认。
这份工作指引从明确标准制定路线与技术要求、协调各类标准协同发力、促进标准有序衔接和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国际交流衔接四个方面提出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目标和要求,与现有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在内容上全面衔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
据了解,碳足迹是指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特定对象可以是个体、组织、国家、产品等。碳足迹可以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由上海环交所、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碳科”)联合主办的“《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发布暨氢贸易研讨会”在虹口区顺利召开。
温州通过细化技术指标(如防火间距、消防设施、消防管理等)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的落地规范,进而推动全国性用户侧储能消防安全标准的完善。
2025年3月28日,“2025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员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落实好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相关单位选用列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等的高效热泵技术和产品。
推动适用性好、成熟度高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产品碳排放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