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日,彭博社发布报告称,欧洲天然气库存量正在以201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消耗,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量由峰值迅速下降了25%。
报告称,尽管预计欧洲不会立即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但由于需求不断上升,欧洲天然气储存设施内的天然气容量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6%降至约70%。这也意味着,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由去年达到峰值时占最大可储容量的超90%乃至接近饱和,迅速下降了约25%,是2018年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天然气库存的迅速减少可能会影响欧洲各国为2025年冬季建立库存的行为。此外,从本月8日起,预计寒冷天气将从欧洲西北部蔓延至更多地区,届时可能导致当地供暖需求增加,天然气库存消耗量进一步攀升。
此外,据路透社6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停止从乌克兰过境,欧洲的天然气输送方向随之发生剧变,目前传统上进口天然气的德国反而成了一些国家的供气国,目前奥地利与捷克已经开始从德国进口天然气,但报道没有说明德国天然气的来源。
分析人士称,预计奥地利和斯洛伐克经济将因为本次乌克兰“断气”面临风险,欧洲正在依赖液化天然气供应来替代从俄罗斯管道运输天然气,这增加了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此前挪威液化天然气工厂关闭等意外事件如果未来再度发生,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天然气的价格波动,届时一些中欧国家将受损尤为严重。
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销量增加带动相关经营利润增长,中国石油成为“三桶油”中唯一实现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的企业。
随着国内老旧营运货车报废补贴范围扩大至天然气车辆,行业预计燃气重卡将依托政策倾斜加速替代。中国石化加气站业务正从中受益。
“对等关税”下,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损在50万桶/日左右,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将下移至60-70美元/桶。
原油生产由降转增。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3.5%,1—2月份为下降0.2%;日均产量61.4万吨。
国家统计局:3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