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的公告。
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2024年,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持续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备案;对于通过API接口或其他方式直接调用已备案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2024年共10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在地方网信办完成登记,现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告。
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可通过属地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或登记程序。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在显著位置或产品详情页面公示所使用已备案或登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情况,注明模型名称、备案号或上线编号。
上海:新增5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离不开新一代超大规模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的支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强化自主可控、引导和规范应用落地、防范滥用风险、实现协同共治等。
抓住优质稀缺的投资资源进行布局,达到个人财富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能完成如自然语言、语音、图像处理与生成等各类复杂任务,对人工智能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在联合印发的《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提出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为此研究大模型的不同发展模式,促进大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