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发布了AI PC相关产品,但这类产品2024年的销量并未如预期般大幅增长,英伟达是应该积极推动普及还是考虑终止相关项目?是什么因素阻碍了AI PC的广泛采用?”
在CES(全球消费电子展)发表“炸场”演讲一天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I PC。
黄仁勋回答,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云端,且主要是为云端设计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存在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创意人员以及热爱在个人电脑上开发人工智能的爱好者群体。”
他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英伟达计划将为云服务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确保与PC的兼容性,利用WSL2(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的支持功能,将云端环境带到个人电脑上。他说:“所有的PC原始设备制造商也都对此充满了期待。”
作为占据全球PC市场最大份额并且力推AI PC的企业,联想如何看待PC市场的增长问题?
在CES上,当被记者问起黄仁勋对于AI PC不及预期的观点时,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总裁Luca Rossi进行了隔空回应。他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PC市场的确相对平稳,与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从这一点来看,你可以认同黄仁勋的说法,即去年的市场确实没有增长。”但是,他对此并不太担忧,因为2024年相关的技术已经准备就绪,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PC市场将会实现增长。
他给出的理由包括:Windows 11或Windows 10的生命周期将在2025年10月结束,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设备更换需求;同时疫情带来的移动办公、学习等需求的设备,在今年也正好迎来更换的周期。此外,当用户更换电脑时,出于对未来的考虑,AI PC也有催化作用 。
“因此,我认为AI PC并不是‘是否会发展’的问题,而只是‘何时全面普及’的问题。”Luca对记者说。他预计,AI PC的普及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40%-50%,甚至高达80%。未来每一台PC都会成为AI PC。
厂商们如何实现AI PC的这一目标?显然不是通过价格战,而是需要更多的创新。但目前,说服用户更换AI PC的挑战还有不少,例如价格因素,AI技术的成熟度以及还不够丰富的AI生态等等。截至目前,基于AI PC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甚至有人提出质疑:AI PC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Luca笑了笑,否认了“伪需求”的说法,因为AI PC和AI手机能赋予人类“超级能力”。举个例子,当你按下按钮,机器能在2秒内完成之前可能需要花费半小时到2小时完成的事,比如做PPT。“我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伪需求。”Luca还判断,未来AI PC的杀手级应用最可能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出现,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游戏也是一个AI会深度渗透的领域,并带来许多新的使用模式。
至于黄仁勋提到的“云端与本地”的问题,他认为AI PC的未来不是单一的云端或边缘处理,而是混合云。例如,在边缘设备上处理低延迟需求,或者涉及高度私密的内容时,用户可能不会愿意将这些内容上传至任何云端,而是更希望在本地完成。但如果需要处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没有隐私问题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那么云端显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他还补充了一些更具未来感的场景:NPU的可用性还使得大规模行动模型(Large Action Models)成为可能,这超越了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不再仅仅是与机器对话,而是系统能够与各种应用程序通信并为用户实现目标。
“在中国如果你想叫一辆车,你可能会用滴滴,但在未来,你只需对你的手机或PC说‘我要去那里’,机器就会直接与应用程序交互。未来,我们正在从一个基于应用程序的世界,迈向一个基于你的想法的世界,机器能够理解你并能为你采取行动。”Luca畅想。
他还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PC领域将会出现一些全新的设备形态。这些形态可能不会完全取代传统PC设备,但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新形式。比如,现在的移动PC有一个主要限制就是需要键盘。而如果键盘消失,这种设备的形态就可以完全改变。
另一个让他非常感兴趣的,则是AI眼镜的潜力。目前这一智能硬件正站上风口,但还存在很多技术障碍,比如电池续航、散热性能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相信眼镜在5到10年内会变得非常重要。”
黄仁勋表示,所有供应商都需要客户,而中国这个市场非常独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参与中国市场的意外后果和长期影响,虽然难以预测,但他怀疑结果不会乐观。
王文涛表示,中国吸引外资政策不会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创新创造充满活力,希望包括英伟达在内的跨国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17日在北京会见了英伟达CEO黄仁勋。
“我甚至有点嫉妒我们的年轻一代。”黄仁勋表示,出生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原住民。
黄仁勋:华为芯片在AI训练中取代英伟达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