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据商务部网站,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标准化建设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标准制修订及相关工作任务清单(首批)》(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开展标准化建设先行先试。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对上述文件进行了解读。
《意见》明确4方面17项重点工作: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大局。制修订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修订住宿餐饮、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领域标准,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探索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等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推进标准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管理体系和服务贸易行业标准,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促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践行中方承诺。支持相关行业转化运用国外先进标准、研制国际标准,服务境内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国民待遇,推进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三是完善产业发展根基。围绕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及其关键环节编制标准,推动差异化探索。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探索制定适应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需要的技术、流程、管理等标准。支持重点园区平台示范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标准化建设。
四是构建高效协同的标准化体系。明确部门、地方和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方式及相关管理服务和支持举措,强化工作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打造工作闭环。
同时,为保障《意见》落地落实,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配套印发了首批《工作任务清单》,根据标准的层级、领域和相应市场需求、工作需要,列明各试点示范省市分工,支持相关省市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开展探索,共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体包括104项标准制修订及相关工作任务,后续将持续动态更新。
下一步,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优化相关标准建设、实施、评价及创新成果总结推广体系,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行动方案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
节后复工偏慢的两个解释:一是地方政府下调财政收入和投资目标,资金压力制约建筑业复工。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二是今年服务业相对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服务业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工业方面,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工业走强、服务业走弱,但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前两年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
国家统计局在17日发布的数据照亮了2024年中国经济前行的道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349084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这一成绩背后,工业与服务业作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各自发力,共同推动着经济蓬勃发展。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2亿元,同比增长3.7%。
要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风险防范,让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政策,享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