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准逮捕612件617人,同比上升17.2%、16.9%。
1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上述数据,并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包括“余某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等。最高检已连续六年发布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介绍,从近年检察机关办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来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不仅存在于传统工程建设领域,电商平台、物流等行业案例也屡有出现。
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就发布的典型案例答记者问时表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虽然案件体量不大,但属于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案件办理有以下特点:一是被害人人数众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权益。二是欠薪领域集中、数额较大。三是嫌疑人隐匿转移财产较多,维权、取证难度大。
侯亚辉表示,2024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持续开展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根治欠薪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有效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震慑作用。二是依法履行立案监督职能。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2024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3件110人。三是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障被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优先、及时、足额支付。2024年,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共计人民币2.44亿余元。四是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等制度,对具有真诚认罪悔罪、足额支付欠薪获得谅解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宽。2024年对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诉决定1326件1639人。
侯亚辉指出,为强化对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刑法设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国家遏制恶意欠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民利的坚强决心。但想要从根本上减少欠薪问题的发生,单靠刑法打击惩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推动欠薪治理,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薪资拖欠的长效机制,形成劳动者权利保障合力。
稍早前的2024年10月,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的通知,指出:临近岁末,正值工资结算高峰,落实和保障好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是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民生大事。为做好岁末年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决定自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春节前,在全国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其中一项重点任务是严惩重罚恶意欠薪。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要及时收集固定涉嫌犯罪证据材料,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做到迅速移送、及时审查,快速侦办、快速起诉、快速审判,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犯罪行为。检察机关要依法办理涉农民工讨薪的生效裁判监督、执行监督(包括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支持起诉等案件。
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让犯罪分子不能从犯罪中获利,剥夺其再犯罪能力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迈入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阶段。
有法学专家认为,专项监督启动后要注重后续的追责,并期待其成果能最终转化为法律。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聚焦民生领域,涵盖灭火器、柴油、化妆品、化肥、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过去一年,社会公众关心的跨境电诈、未成年人保护、重大恶性犯罪等问题,“两高”工作报告均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