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鹏,北京社科院研究员)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近一个月,监管部门围绕数据产业出台4份政策文件,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催生政策布局
1.企业数据治理的内部问题
数据质量堪忧,数据来源繁杂,格式混乱,缺乏统一规范,使得企业采集的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大打折扣,无法为决策提供坚实依据,严重制约数据深度开发利用。数据孤岛林立: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伙伴间,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缺失,数据被封闭在各自 “领地”。数据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企业未充分意识到数据安全的紧迫性,防护体系漏洞百出。数据人才匮乏,数据产业崛起迅猛,企业对既懂技术又通业务的数据人才求贤若渴,然而市场供应短缺,发展受阻。
2.数据权属与标准障碍
权属界定模糊,数据来源广泛、应用场景复杂,其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不明。企业内部跨部门使用数据时、与外部合作共享数据时,纠纷隐患重重,阻碍数据流通与合作。标准难以统一,不同部门、区域各自为政,数据标准规范千差万别,涵盖格式、编码等多方面。这种差异使得数据在跨部门、跨区域流通时,极大增加流通成本与难度,延缓数据价值释放进程。
3.数据共享与安全流通困境
共享机制缺失,目前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尚处 “初级阶段”,缺乏统一平台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流程规则模糊,协调困难。安全隐私隐忧,数据在跨部门、跨区域流动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与隐私泄露可能。
二、政策矩阵全方位赋能产业发展
1.政策协同:构建发展 “导航仪”
《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为数据产业勾勒清晰发展路径。明确产业长期目标、关键任务与实施路线,助力企业精准锚定自身坐标,合理调配资源,规避盲目跟风,确保每一步发展都紧密贴合产业律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专注筑牢产业硬件根基,为海量数据的存储、运算与传输筑牢坚实后盾。企业依托强大基础设施,数据处理速度呈几何倍数提升,产品研发迭代加速,市场响应能力锐增,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眼于产业链前端关键环节,致力于为数据标注 “精雕细琢”,提升精准度与规范性。优质标注数据如同前沿技术腾飞的 “高能燃料”,为企业产品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2.活力激发:点燃产业 “助推器”
规范产业秩序,通过细化法律法规,给数据产业戴上 “紧箍咒”,全方位规范数据从采集到流通全流程。明确数据主体权益、使用权限与加密要求,强力遏制数据滥用、泄露等乱象,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企业于合规框架内安心耕耘,消费者对数据使用更放心,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点燃创新引擎,科研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 “组合拳” 齐发,为企业创新注入 “强心剂”。一方面,专项科研基金激励企业携手高校、科研机构攻克大数据核心技术难题,加速大数据算法优化、隐私计算突破等关键技术落地;另一方面,税收减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使其大胆投入研发,催生智能数据分析、数据驱动金融风控等新业态、新模式,激活产业创新活力,拓展发展边界。盘活要素市场,政策着力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难题,明晰产权归属,搭建专业交易平台,让数据作为核心资产自由流通,精准流向价值最大化之处,释放巨大经济潜能,为企业开拓更多合作机遇与盈利空间,推动产业繁荣昌盛。
3.治理强化:打造企业 “智慧脑”
人才引领变革:首席数据官制度落地生根,为企业植入智慧中枢。CDO 统筹企业数据战略,融合业务与数据规划,深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航向。流程优化升级,CDO 主导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与流程,清洗 “脏数据”,打破部门 “数据孤岛”,构建高效共享机制。价值深度挖掘,凭借专业数据分析团队与工具,CDO 驱动企业运营优化与精准营销。基于数据洞察及时调整产品研发、生产计划,精准推送营销信息,实现降本增效,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如一家连锁餐饮企业,CDO 利用数据分析顾客消费习惯、菜品偏好,优化菜单、精准采购食材,门店营业额与利润双双攀升。
三、企业与产业携手迈向辉煌未来
1.指引方向明确目标
《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企业锚定前行方向,使其明晰在全球数据产业浪潮中的定位与战略走向,确保企业资源精准投入到核心业务,避免盲目跟风,稳步向国际舞台迈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助力企业接轨先进的数据存储、运算架构,利用高效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如借助云计算、边缘计算技术优化流程,为应对国际竞争筑牢硬件根基。《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保障企业获取高精度标注数据,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应用提供优质“燃料”,让企业在产品研发、服务优化上凭借精准数据洞察国际市场需求。
2.借鉴国际数据企业成功模式
技术创新驱动领先,招揽全球顶尖人才,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关大数据核心技术,以技术优势逐鹿国际市场;安全合规赢得信赖,欧洲企业在严苛数据保护法规下,开发合规产品。国内企业应借鉴其经验,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主动遵循国际隐私标准,以高安全性消除国际用户顾虑,拓展海外业务版图;聚焦用户打造口碑,亚马逊以用户为中心,深度分析用户数据实现精准推荐,提升满意度与忠诚度。国内企业需学习重视用户体验,依数据洞察优化服务细节,靠口碑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3.企业自身能力进阶策略
强化数据治理体系,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流程,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与利用效率,让数据成为企业决策、运营的有力依据,增强国际市场应变力。培育多元人才团队,招揽、培养兼具数据技术与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建跨学科团队,使其能精准把握国际数据潮流,灵活应对海外市场规则变化。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数据产业峰会、项目合作,与全球同行分享经验、互学互鉴,融入国际数据产业链,拓宽海外渠道,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破局与共生,数据大使馆有望推动中国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全球数字秩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平衡安全底线(动态管控风险)与发展高线(释放数据红利),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品的共赢输出。这一创新实践,或将为数字时代的“休谟难题”(开放与安全的悖论)提供东方解法。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与产业发展所赢得的资源优势十分鲜明一样,我国数据产业扩张过程中的短板约束与结构失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机构指出,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的完善,央企将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并有望成为各自产业领域数据治理的标准制定者与生态维护者,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