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超500家沪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喜公告,稳增长前瞻信号明显

第一财经 2025-02-10 09:03:49 听新闻

责编:罗懿

从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释放了明显的稳增长前瞻信号,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今年1月,沪市529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喜, 其中248家预增、112家扭亏、169家减亏。这部分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5890-6489亿元,同比增长126%-149%。沪市公司基本涵盖了各行各业,其经营情况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宏观经济的全貌。从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释放了明显的稳增长前瞻信号,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多家公司四季度“华丽转身”,业绩增速由负转正

去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承压,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迅速回升,GDP环比增长1.6%。多家沪市公司业绩预告也显示四季度经营有韧性有活力,按照预告的净利润上限测算,近6成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近300家实现同比翻番以上。

有专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9月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后,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改善了社会预期,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出现了回升态势。这种政策效果在去年四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得到比较明显的体现。

例如,稳股市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下,资本市场回暖上涨,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中国人寿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23.68亿元到1126.05亿元,同比增加100%-120%。“公司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持续推进权益投资结构优化。2024年股票市场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公司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约240家沪市公司在四季度实现业绩增速由负转正,包括中国船舶、中远海能、海信视像等。“我们感觉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面对这种形势,公司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实现稳健的经营态势。”海信视像表示,公司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超47.5%的增长,境外销售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向高科技领域延伸、推进数字化转型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政策预期增强下,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多家沪市公司销售放量、产品价格上涨。比如去年制冷剂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上涨,尤其在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后,永和股份具备配额优势的产品HFC-152a、HFC-143a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价格明显提升。

此外,多家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单季度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如澜起科技表示:“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亿元-4.60亿元,单季度营业收入、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创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主要因为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旺盛,出货量增加。”炬芯科技也预计第四季度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创单季度新高,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5.45%至115.09%。

经济发展见新见质,先进制造领域复苏信号增强

从沪市业绩预告来看,沪市先进制造业领域也是捷报频传,新动能新赛道表现突出,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沪市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产业整体加速成长,分别已披露盈利上限为146亿元、79亿元,这部分公司2023年盈利分别为73亿元、1.14亿元。

先进制造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业潜力巨大。以生物医药来看,去年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浙江医药、华北制药等25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速超100%。多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规模扩大,例如国药现代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原料药销量增加,艾力斯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被续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销售收入增长,特宝生物旗下派格宾作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持续放量。

沪市公司不仅在传统领域如化药、中药等方面保持优势,还在新兴领域如生物药、医疗器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心脉医疗新产品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及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去年均增长较快;奥泰生物继续深耕体外诊断行业的POCT细分领域,持续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

此外,多家公司表示创新投入转化为业绩增长的路径愈发清晰,高研发的成长逻辑持续兑现。“2021年以来公司新获批仿制药文号32个,新产品收入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支撑作用愈发明显。”鲁抗医药2024年净利润约3.5亿元-4.15亿元,同比增加42%-69%。

瑞芯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1-31.5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约5.5-6.3亿元,同比增长约307.75%-367.06%。“2024年,全球电子市场需求复苏,AI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公司长期深耕的AIoT各行业全面增长。”提及未来创新工作,公司表示将聚焦新一代旗舰芯片研发工作,打造产品序列的领先布局。

政策刺激订单增长明显,消费市场延续高景气

去年,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力促进了内需释放,带动产业链订单量增长。沪市汽车、食品饮料、出行公司均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印证了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尤其是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下,汽车、家电行业受益明显。30家沪市汽车公司发布业绩预喜公告,乘用车赛力斯、长城汽车业绩增速达345%和85%,商用车宇通客车业绩增速超135%,零部件公司拓普集团业绩增速达47%。

“旅游市场从复苏转入繁荣发展新阶段,带动旅游客运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新能源公交‘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实施,公交客运需求快速恢复。”宇通客车2024年累计销售客车46,918辆,同比增长28.48%;其中出口销量14,000辆,同比增长37.73%,国内销量32,918辆,同比增长24.91%。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对促进内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出台,国内乘用车终端市场同比将处于持平状态,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地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两新”政策约带动了150万辆汽车的消费增量。

此外,多家沪市公司表示去年订单增多、销量增加,如无锡振华、上海沿浦、朗迪集团、莲华控股等。拓普集团表示:“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快速提升,实现906%的大幅增长。公司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快速爬坡,去年交付24万余套,市占率持续高速提升;其他电子产品配套车型不断增加,订单同步放量。公司底盘域竞争优势不断优化。”

扩大内需的支撑点在于消费,沪市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助推业绩稳步向上发展。东鹏特饮提高全品项产品的曝光率、拉动终端动销,同时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2024年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超过200亿元,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7.2亿元-161亿元,同比增幅40%到43%。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