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央行发布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5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4万亿元,同比下降29.4%;委托贷款余额为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0.4%;信托贷款余额为4.36万亿元,同比增长9.7%;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下降14.6%;企业债券余额为32.69万亿元,同比增长4.1%;政府债券余额为8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
从结构看,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1%,同比低0.4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3%,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7%,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高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6%,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9%,同比低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9.7%,同比高1.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下,人民银行将择机降准降息,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短期来看,CPI同比有望回升,居民消费信心将逐步修复。
潘功胜透露,下一步,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投入。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