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飞: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大V看两会

2025-03-07 16:52:34 听新闻

作者:孙飞    责编:蔡嘉诚

中国宏观经济在2025年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需应对国际国内多重挑战,宏观调控需着重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

(本文作者孙飞,北京产城协同研究院执行院长)

 

笔者对全国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宏观走向及宏观调控观点如下:

 

一、中国宏观经济走向

1. 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行: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这一目标既反映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挑战性,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务实态度,这也是保障就业、化解风险、实现2035年GDP总量“翻一番”的必要前提。

2. 面临挑战加大:一方面,国际风云变幻,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另一方面,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3. 中国经济韧性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经济的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持续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并未改变。随着宏观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增量政策的出台,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筑底企稳迹象。

二、宏观调控着力点

1. 扩大内需: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内需,扩内需是重中之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扩大内需的核心在于扩大消费。政府将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

2. 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深化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本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经济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

4. 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 防范风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确保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三、宏观调控打好组合拳

1. 财政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扩充地方财力等措施,支持经济稳步回升、结构优化和长期可持续增长。

2. 货币政策:要转向适度宽松、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维持合理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降准降息、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措施,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3. 消费政策: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激发内需。

4. 产业政策: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 区域政策:加大区域经济国家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通过优化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仍需应对诸多挑战。宏观调控需要着重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等方面,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灵活的货币政策等组合拳措施,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