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并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心血管疾病也是女性的“头号杀手”,尤其是当女性步入更年期后。
女性一生都受雌激素影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女性患心血管疾病比男性晚10年左右,即男性40岁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女性一般在55岁绝经期后进入高危阶段。
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平衡被打破,心脏、血管更易受到冲击,一旦患上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也呈现“男女有别”的特点。
“绝经是女性独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主任张毅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研究发现,绝经期后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加上糖脂代谢异常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多,从而患病率也逐年升高。”
此外,女性的心血管更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情绪的变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成伟主任解释称,情绪变化会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从而诱发一种应激性心肌病——“心碎综合征”——心脏会出现短暂性的局部收缩功能障碍,产生胸痛、气短等症状。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曾在全国选取了1.6万人作为调查对象,他们的年龄在35至74岁之间。调查发现,心脏病发作后的1年内,42%的女性患者病逝,比男性患者死亡率(20%)高一倍多。
“女性健康是横跨婴幼儿、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直至老年期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复杂议题。 ”欧加隆中国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卫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女性在其漫长生命旅程中,不仅需要应对由性别特质带来的特有疾病的挑战,还深受生理结构、激素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
卫芳表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部分疾病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也都呈现出“男女有别”的特点。
对此,张毅表示,在目前的临床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还没有特别针对女性有差异化的疗法。“女性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来提升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且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很重要。”他说道。
由于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专家还建议,女性在45至55岁的围绝经期应接受定期体检,进行血压、血糖、骨密度和妇科体检,但也不应盲目补充雌激素,而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近日在诺华的一场公益活动中指出:“近年来,女性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需要所有女性提高警惕。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提高治疗水平,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而助力实现治愈的目标。”
此次司美格鲁肽中国说明书更新正处于GLP-1类减重药物竞争升级之际。在礼来公布了一系列积极的临床数据后,诺和诺德的先发优势正在遭受挑战。
虽然该药物降低了心血管风险因素,但需要进行大规模试验来证明降低脂蛋白(a)确实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箕星药业与Milestone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获得艾曲帕米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该产品治疗PSVT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独家许可权。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与通用AI模型不同,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的最大技术突破是,它是一个拥有“专科化+多模态”能力的“超级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