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开端,安徽交出亮眼的外贸答卷。据海关统计,前两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5.3亿元,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仍是“大头”,总值达961亿元,增长18%;进口454.3亿元,增长8.5%,进口、出口均实现增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8%。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位居全国第9、8、11位,“量”的稳步增加和“质”的显著提升,显示出安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产业“新引擎”跑出外贸“加速度”。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7成,“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近1倍。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710.4亿元,增长22.8%,占出口总值的73.9%。
其中,汽车(含底盘)、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分别出口130.3亿元、86.3亿元、66.7亿元,分别增长11.9%、64.2%、13.1%。
同期,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31.9亿元,增长98.8%,占13.7%。
在美欧不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今年以来,安徽对美欧的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
前两个月,安徽省对前四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日本分别进出口180.9亿元、166.6亿元、151.4亿元、81.3亿元,分别增长21.1%、增长22.8%、增长12.1%、增长37.2%。
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60.5亿元,增长11.7%;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39.9亿元,增长15.6%。
民营企业创新实力持续体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民营企业进出口747.7亿元,增长17.8%,占进出口总值的52.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54.5亿元,增长31.5%,占25%。
专家认为,“目前各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编制中,普遍存有‘基数加增长’问题,各部门和各领域的支出呈现‘齐头并进’、支出固化和利益固化格局。”
情况通报显示,经研究,对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负有监管责任的分管负责人作出停职处理。
在“法产并重”的新统计方法下,头部公司的产量直接影响到区域版图的变化,而中国的汽车产业版图能从数据上得到更为科学直观地反映。
包括安徽、江苏、陕西、河南和北京等省份,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带动下,汽车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都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当地高校毕业生留下来,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人口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