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开端,安徽交出亮眼的外贸答卷。据海关统计,前两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5.3亿元,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仍是“大头”,总值达961亿元,增长18%;进口454.3亿元,增长8.5%,进口、出口均实现增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8%。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位居全国第9、8、11位,“量”的稳步增加和“质”的显著提升,显示出安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产业“新引擎”跑出外贸“加速度”。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7成,“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近1倍。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710.4亿元,增长22.8%,占出口总值的73.9%。
其中,汽车(含底盘)、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分别出口130.3亿元、86.3亿元、66.7亿元,分别增长11.9%、64.2%、13.1%。
同期,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31.9亿元,增长98.8%,占13.7%。
在美欧不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今年以来,安徽对美欧的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
前两个月,安徽省对前四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日本分别进出口180.9亿元、166.6亿元、151.4亿元、81.3亿元,分别增长21.1%、增长22.8%、增长12.1%、增长37.2%。
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60.5亿元,增长11.7%;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39.9亿元,增长15.6%。
民营企业创新实力持续体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民营企业进出口747.7亿元,增长17.8%,占进出口总值的52.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54.5亿元,增长31.5%,占25%。
在新的统计规则之下和随着产业生态进一步扩张,安徽有可能在今年超过广东登顶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省的位置。
今年一季度,有15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三个省份超过2万元。
目前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2024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其中,有8个省份常住人口呈正增长,2个省份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有18个省份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
扩大住房公积金提取范围,实施差异化购房信贷支持政策,全面放开异地贷款、“商转公”。
在新能源产业变革大潮之下,这些新兴势力近几年实力不断上升,与传统汽车产业强省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