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截至收盘,沪指报3364.83点,跌1.29%,深成指报10687.55点,跌1.76%,创业板指报2152.28点,跌2.17%。北证50指数跌超4%。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55万亿,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下跌。
盘面上看,深海科技、风电、中药、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机器人产业链下挫,AI算力、半导体、DeepSeek、固态电池板块跌幅靠前。
具体来看,深海科技概念股再度活跃,海默科技20%涨停,振华重工、神开股份、开创国际、亚星锚链等涨停,迪威尔、巨力索具等跟涨。
中药板块走强,华森制药、康惠制药涨停,维康药业涨12%,恩威医药涨11%,盘龙药业、葫芦娃等跟涨。
个股方面,比亚迪低开低走,截至收盘跌7%,全天成交额超百亿元。
【资金流向】
主力资金净流入国防军工、石油石化、建筑装饰等板块,净流出电子、计算机、汽车等板块。
具体到个股来看,神州信息、远东传动、安诺其获净流入13.43亿元、10.47亿元、9.90亿元。
净流出方面,寒武纪、拓维信息、国泰君安遭抛售13.00亿元、8.91亿元、8.10亿元。
【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未来一阶段科技行情关注点在于:1、业绩期的“去伪存真”。“真景气”不惧扰动,而高估值概念则面临风偏退潮风险。2、流动性:关注“衰退交易”修正、关税政策落地导致美债利率波动等可能。3、基本面催化:关注应用进展、云厂商后续CAPEX计划。交易层面,若需求逻辑依旧向好,即便短期过热+缺乏催化,行情也更多是回归震荡而非明显回调,振幅空间有限。
西部证券:深海科技产业在技术驱动和政策支持下,将成为支撑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深海资源开采、深海装备、深海新基建等核心领域及配套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平安证券:2025年中药板块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成本端,中药材价格指数在2024年7月开始逐步回调,下游中药企业成本压力逐步减弱。随着中药材价格指数下降,中药企业毛利率有望在2025年开始逐步迎来改善。从竞争格局看,中药行业并购整合较为频繁,部分中药上市公司具有潜在产业链整合预期,有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贵金属板块表现强势,影院院线、多元金融、可控核聚变板块涨幅居前,化学制品、钛白粉、油气板块走低。
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光刻机、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电机、电网设备、海工装备、减速器板块跌幅居前。
养殖业、电机、工业母机板块涨幅居前,中船系、油气、银行板块走低。
可控核聚变、煤炭、电力板块涨幅居前,算力、通信服务、消费电子板块跌幅居前。
旅游及酒店、能源金属、保险板块涨幅居前,教育、IT服务、脑机接口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