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规范陪诊师的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上海市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一财经获悉,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顺利举行。杨浦、虹口、静安、浦东、徐汇、长宁、黄浦、普陀、松江、宝山、嘉定11个区的民政局及开放大学分校负责人,主会场、分会场共计1100余名学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这标志着上海在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再上新台阶。
该项培训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协办,旨在落实《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的要求。培训采用“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系统构建了涵盖陪诊基础知识、陪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医疗基础知识与急救技能、沟通与心理支持、实训教学、法律责任与纠纷化解等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由上海开放大学负责全市陪诊师培训,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组织考核。
上海开放大学:推进“三教融通”,培养多元化养老服务人才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在启动会上表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功能性、平台型”新型高校优势,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三教融通”,推动民生工作创新提质。
同时,学校发布《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等养老服务系列团体标准,建设系列课程资源,培育系列师资团队,创新开展养老评估师、老年安宁疗护、陪诊师、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内训师、金牌护理人员骨干、养老护理员中级工继续教育、养老护理员高级工继续教育等8类紧缺人才培训,覆盖从业人员10900余人次,构建了“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学校还将不断推进“标准引领-资源支撑-人才培育”的培养机制,推动团体标准向地方标准的转化,持续扩大培训覆盖面,创新“培训基地+管理平台+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模式,为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创新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提升服务质量
在陪诊师队伍的管理上,上海开放大学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培训学员将纳入上海开放大学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培训成果还将与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账户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
此外,上海开放大学还将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后续培训,重点聚焦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针对陪诊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将通过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及疏导等措施,确保陪诊师始终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温暖、高质量的陪诊服务。
汇聚多方合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介绍,今年1月,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就是要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看病有依靠、就医更舒心”。
随着陪诊师培训计划的全面启动,上海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这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陪诊师队伍将为更多老年人提供贴心、专业的陪诊服务。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深圳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自身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机制赋能、科技赋能、商业赋能、法治赋能、金融赋能,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经验和护理员证书只是敲门砖,技术才是硬通货。但现实是,能胜任的人不见得能吃苦,能吃苦的人不见得有技术。”
从28个省份的统计公报来看,2024年仍然有9个省份保持人口自然正增长。
长寿时代,健康生命疾病图谱向非致死的慢性病转化,大健康疾病要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