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实现绿色转型还需要应对融资能力方面的挑战。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5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地区从政策框架、行业引导和市场力量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绿色转型,技术进步和气候融资是推动转型的两大关键驱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 摄影/吴军
报告指出,亚洲要实现绿色转型,融资能力仍面临很大挑战。根据气候政策倡议绘制的2021—2022年气候融资流向示意图,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占据了气候融资的最大份额。然而,该地区的实际融资与需求预测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要实现未来的气候目标,仍存在相当大的融资缺口。
报告将南亚,中亚与东欧,中东与北非这些地区的低融资吸引力,归结为多个原因,包括有限的公共融资资源和制度能力,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需要优先发展国内其他产业,气候融资的私人资金来源有限,叠加气候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导致弥合融资缺口极为困难。
面对上述挑战,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晓晨认为,当下国际绿色标准的协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例如建立全球性的绿氢认证体系。中国企业在电池、氢能等多个绿色技术领域具备显著优势,有机会在国际绿色标准制订中发挥主导作用。
由上海环交所、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碳科”)联合主办的“《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发布暨氢贸易研讨会”在虹口区顺利召开。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用好政策激励、加强标准建设、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交流合作、做好宣传总结等6条保障措施,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希普利表示,在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时,区域和本地贸易协定成为宝贵的发展路径。
郑永年:不要低估中国开放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塑能力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短期将加剧行业分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长期则会驱动更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