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网站,2025年4月23日-24日,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讨论了全球经济展望、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应对非洲发展和增长困境等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议。
与会各方表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下行风险显著上升,贸易紧张局势、融资条件收紧、长期结构性挑战交织叠加。各方对贸易摩擦升级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呼吁加强对话和政策协调,完善多边贸易体系,寻求符合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各方支持构建更稳定、更高效、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强化多边开发银行融资能力,继续提供发展融资。
潘功胜强调,经济碎片化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扰乱产业链供应链、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主要经济体应加强参与国际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采取实质行动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当前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潘功胜: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
未来,无论是单一主权货币还是少数几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主权货币国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强化国内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超过120%,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外国投资者持续减持美债,中国持仓降至7650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激增,国债利息支出上升,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水平,美债收益率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预计震荡,长期或挑战6%,极端情景下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与美元国际地位挑战,全球经济面临传导风险,中国需降低美债集中度,警惕期限错配,推动IMF扩容与多边清算系统应用,加强G20债务重组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