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看来,加征关税有助于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进而重振美国制造业,然而从长远看其“如意算盘”打不响。
美方滥施关税,从“美国第一”出发,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如果将全球产业链重构理解为美方想要的“回岸、近岸、友岸”,在美国关税影响下,重构确实有发生。比如,美国推动生产的产品在向下游延伸,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东南亚部分国家向美国的出口快速增长等。
但是,美国制造业不振,是内因不是外因,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内问题,美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并没有随关税的提高而增长。同时,关税作用无法一直持续,对生产转移的边际推动作用减弱。更重要的是,额外加征新的关税,还会损害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
第一,如果美国对所有国家加征高额关税,相当于美国封闭了自己,封闭条件下是无法重振制造业的。当美国加征的关税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完全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通过高额关税封闭自己,美国是否能自给自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很难单独进行全品类生产。即便能够生产,也是极其无效率的。尤其是对于美国,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为10%,其制造业产业体系并不完整。从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角度看,美国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建立起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
第二,关税必然会推高美国物价水平,增加美国生产成本。从实际看,对于不同的产品和企业而言,中美承担的关税程度不同。如果美国找不到替代中国的卖家,则只能承担高额关税;但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定价能力,则中国企业自己会消化关税。更多情况下,中美双方企业各自承担一部分关税。无论如何,关税会起到一次性提升美国物价水平的作用。这会增加美国工人成本,对美国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冲击美国制造。
第三,关税还会增加美国的中间品成本,不利于下游产业发展。美国加征的关税不仅有最终产品,还包括中间产品。尽管美国倾向于在上游生产,主要进口最终产品,但必然也进口一部分中间产品。美国下游产业同样因为来自中国的中间品成本增加而面临新的烦恼。综合看,美国的生产成本将明显提升。
总之,尽管关税给美国带来一些表面上的好处,但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损害高效的全球产供链合作体系,也损害美国长远利益。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苏庆义)
据报道,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表示,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商店的货架在几周后空空如也。
加里·科恩说,收入水平及经济实力较低的人群将把100%的薪水都用于购买商品,而富人会存储更高比例的收入。这意味着关税将对低收入美国人产生更大影响。
百事公司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包括原材料和包装在内的部分成本可能会上升。
方案内容包括完善企业咨询制度、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维持就业和培养人才、刺激国内消费、转变产业结构和增强竞争力等。
今年年初的内外政治环境重大变动加剧了这一局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的调整,给德国经济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