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航协通报,2025年一季度中国民航运输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落。近日多家航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业绩距离扭亏预期依然存在差距,其中国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0.44亿元,东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9.95亿元,南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47亿元。这一业绩数据折射出中国民航业在复苏进程中面临的深层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春节过后出行服务需求回落,旅游费用和机票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3月份飞机票价格环比下降11.5%,旅游价格环比下降5.9%。
民航资源网专家于占福指出,国内民航市场本身的演进、国际宽体机运力的额外注入以及高铁和公路网络的分流竞争等因素组合在一起,对规模庞大的三大航形成了更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航司为维持客座率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使得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的同比下降已经超过10%,陷入“以价换量”的竞争局面,对利润影响巨大。
尽管当前民航业发展仍面临着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影响等不利因素和挑战,但是航空公司抓住政策及市场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行业全年盈利预期较为乐观。
自今年年初以来,民航客运市场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旅客运输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际及地区航线大幅增长,国际航线客运规模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中国与欧洲、日韩、中东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中国航空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至日本、英国、意大利等35个国家的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年水平,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航班恢复比例为94.5%。我国与亚洲、欧洲间传统市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与拉美、南太、非洲国家间的航线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班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东航以枢纽建设为核心,以国际航网恢复为重点,坚持“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全力飞优投足,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东航发布的2025年3月运营数据公告显示,一季度东航国际航线客运运力投放同比增长28.73%,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33.73%,客座率提升2.06个百分点,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同比向好。在2025夏秋航季中,东航国内始发前往欧洲、东南亚、日韩、西亚等地的航班量已大幅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欧洲航线周始发班次达2019年的152%;东南亚、日韩航线周始发班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百班。
民航局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民航国内客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骨干航线。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间以及北京与深圳、成都间航线旅客订票量最高。
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航空公司正在积极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以应对挑战。以东航为例,今年以来动作频频,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对既有产品服务进行优化升级。“易享退”灵活退改产品带动辅营收入增长28%,“空铁联运”产品覆盖全国32个高铁站,与文旅部门合作的“博物馆优享”产品实现航旅消费闭环,“东方万里行”会员体系战略级优化,构建“长期价值共生”新生态。
2025年中国民航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一季度亏损也暴露了航空业的脆弱性。然而得益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刺激、航空公司积极降本增效、创新产品服务,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前景可期。
于占福表示,未来三大航需通过航线优化、成本重构、政策协同等逐步突破困境,而民营航司则需警惕国内市场饱和后可能出现的价格战风险。行业格局的分化将促使两大阵营加速差异化转型,推动中国航空市场进入效率提升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