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5.82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6.52亿元。
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绿能一直以来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
2024年,公司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战术性采取“控量保利”的策略,精准服务重点市场与关键客户,实现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革新性产品泰睿硅片、HPBC 2.0组件产品上市以来高效价值广受认可。
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GW至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行业寒冬中的战略预判:隆基绿能的“先手棋”与“组合拳”
刚过去的2024年,对于全球光伏产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转折之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行业亏损面超过70%,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腰斩,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约30%。第一财经注意到,在这片“哀鸿”中,隆基绿能虽然也经历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23%的阵痛,但其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技术的前瞻布局,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宝贵的转型样本。
隆基绿能的战略预判能力在业内素有口碑。早在2021年光伏行业仍处于扩张热潮时,公司管理层就率先预警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公司管理层对行业周期的深刻理解。该公司创始人李振国在彼时提出:“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后补贴时代’,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这一预警比行业实际陷入困境整整提前了三年。
更难得的是,隆基绿能不仅前瞻性地预见了此轮行业危机,更早早就开始布局应对之策。
第一财经注意到,2022年,当其他光伏同行仍在PERC技术上加大投入时,隆基绿能已经启动"技术储备计划",将研发重点转向BC技术。这种超前的技术布局,使得公司在2024年光伏行业技术路线之争中占得先机。
据公司2022年财报信息,公司正“全面布局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包括PERC、TOPCon、HJT、IBC等,并强调“BC类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该公司总裁李振国在彼时表示,公司正在研究“HJT+IBC技术”,未来效率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9月,隆基绿能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正式宣布全面投资BC电池路线,显示出其“技术储备先行,市场时机成熟再发力”的战略风格。
“不管是PERC、TOPCon或HIT电池技术,所有这些钝化技术,最终要把效率做到更高,都要走BC结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如是表示。
“BC是多种钝化技术中最后都要走向的一个方向,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最终都要走到BC技术路线。”钟宝申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称,这就像是挑选运动员,我们要有基数,挑选很多有潜质的年轻人来一起选拔,最后选出一个最优秀的。他还预计,在2027~2028年,BC产品在光伏市场将达到50%的市占率。
步入2024年,面对光伏行业“寒冬”,隆基绿能实施了一系列果断的调整措施。
不同于被动裁员,隆基绿能的“精兵简政”是主动的战略选择。据了解,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组织架构优化等方式大幅提升人均效能。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0.22%,体现了管理优化的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在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这一比例在亏损企业中实属罕见。这种"节流"与"开源"并举的策略,展现了隆基绿能管理层高超的战略平衡能力。特别是在BC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为公司赢得了技术领先优势。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获得BC相关专利400余项,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护城河。
另外,隆基绿能对TOPCon技术同质化竞争的预判同样体现了其战略眼光。
当全行业都在追捧TOPCon时,隆基绿能冷静地指出其同质化风险。到2024年底,TOPCon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战”惨烈。而隆基绿能重点布局的BC技术,凭借其高效率、高颜值等特点,在高端市场获得了显著的溢价能力。“总体来看,公司对BC产品的要求是其毛利比TOPCon产品高10%。”据公司管理层介绍,BC新产品有更多的投入且给客户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因此根据目前的成本水平,公司有能力做到以上目标。
这一系列战略预判和布局,使得隆基绿能在行业低谷中保持相对优势。正如业内专家评价:“隆基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从不犯错,而在于总是比同行早半步看到趋势,早一步采取行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BC技术引领行业复苏
2025年一季度,光伏行业初现“回暖”迹象,隆基绿能凭借BC技术的领先优势,成为最先感知到市场变化的"春江之鸭"。公司经营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52亿元,硅片出货23.46GW,电池组件出货16.93GW,其中BC组件销量达4.32GW,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目前市场对BC技术的认可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浪潮。据第一财经了解,在欧洲,隆基绿能与某大型能源集团签订了1GW的BC组件供应协议,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BC组件订单。该能源集团技术总监表示:“经过严格测试,隆基的HPBC 2.0组件在相同面积下的发电量比常规产品高出7%至9%,直接提升了电站的IRR。”
在中东市场,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全部采用隆基BC组件。该项目工程师算了一笔账:“虽然BC组件初始投资略高,但考虑到其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反而降低了10%左右。”
在分布式光伏市场,BC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今年3月初,隆基绿能发布基于HPBC2.0技术的防积灰组件——Hi-MO X10防积灰组件,最高功率可达670W,转化效率高达24.8%。以一万平方米屋顶为例,按照主销功率计算,Hi-MO X10防积灰组件(660W)较TOPCon组件(630W)每年多发电18.9万度,收益增加11.3万元,30年的全生命周期可增加收益约267万元。相同的屋顶面积,不同的组件,BC二代较TOPCon多装6%,发电更多,收益更多。
日本东京某工商业屋顶项目采用HPBC 2.0光伏组件后,不仅发电量提升12%,其全黑外观还获得了建筑设计师的青睐。该项目业主表示:“这完美实现了发电效率与建筑美学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客户需求,隆基绿能正在全力推进BC产能建设。
据第一财经梳理,隆基绿能2025年底前将建成约70GW HPBC产能,且已公告将与金阳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光伏电池、与英发睿能签署16GW HPBC电池片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隆基绿能HPBC 2.0量产线已全线贯通,电池良率稳定在97%的高水平。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将BC电池、组件产能提升至50GW,这一规模将确保隆基在BC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相关技术迭代也在持续进行。据隆基绿能研发团队透露,通过优化钝化层材料和金属化工艺,实验室中的BC电池效率已经突破28%,“预计在未来3~5年内,量产效率有望达到26%以上”。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强化BC技术的性价比优势。
隆基绿能深知,一项新技术的成功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和整个产业生态的支持。
2024年,隆基绿能联合爱旭股份等企业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共同推动建立BC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公司与上下游供应商深度合作,通过规模效应持续降低BC技术成本。截至目前,BC与TOPCon的成本差距已缩小至5分/W,预计2025年将实现成本持平。
这种生态圈建设成效显著。某光伏电站投资商表示:“现在选择BC组件不再只是选择产品,而是选择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隆基提供的不仅是组件,还包括系统设计、运维支持等增值服务。”
剩者为王:隆基的“厚雪长坡”竞争优势
光伏行业的调整远未结束。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行业的产能出清进度落后于预期,2025年至2026年或将迎来更残酷的“淘汰赛”。在这样的背景下,隆基绿能展现出的“厚雪长坡”式竞争优势,为其穿越周期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先是通过技术储备构筑“护城河”。隆基绿能的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BC领域,在代表未来技术方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同样保持领先。
4月16日,据隆基绿能官微消息,近日,隆基绿能电池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截至目前,隆基绿能已建立“前沿研究院+产品开发中心”的双层研发架构,既关注短期量产技术突破,又布局长期技术储备。
在资金层面,隆基绿能的优势更为明显,健康的财务指标也为该公司提供战略弹性。
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货币资金达531.57亿元;相较于多数企业70%至80%的负债率,隆基绿能的负债率始终控制在60%以下。充足的现金储备为公司提供了战略弹性,使其能够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投入新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当众多竞争对手因资金链紧张被迫暂停研发投入时,隆基却能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据某券商光伏分析师介绍,隆基的财务健康度是其最强大的竞争优势之一,这确保了公司能够从容应对行业周期波动。
全球化布局也为其分散单一市场波动风险。2024年,隆基绿能在中国、欧洲集中式市场占有率居首,同时在新兴市场实现突破。中东非地区组件销量增长76%,巴基斯坦市场激增136%。在美国市场,隆基绿能通过合资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规避了贸易壁垒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美国市场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点。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隆基绿能管理层展现出充分的底气与信心。李振国表示,光伏行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次周期调整后,行业都会迈向新的高度。“隆基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将继续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
这种信心源于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据该公司2024年年报表述,最好的产品质保是企业的寿命要大于产品的寿命。“隆基绿能通过技术领先、财务稳健、市场多元化的‘铁三角’战略,正在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企业过往25年的发展史,在光伏这个充满变数的行业里,隆基绿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既不盲目跟风,也不畏惧变革。特别是当前,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驱动”向“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隆基绿能凭借在BC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已经占据了战略制高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BC技术生态的不断完善和产能的持续释放,隆基绿能有望率先享受技术红利,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有战略定力方能赢得未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第一财经认为,唯有那些具备战略眼光、技术积累和财务实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剩者为王”。而隆基绿能,正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就是这样的“长期主义者”。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光伏行业已进入中低速的增长阶段,2025年的市场发展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新增装机可能是没有增量的一年。
因供需错配影响,光伏企业近段时间普遍处在亏损阶段,财务表现呈现出现金流萎缩与负债率走高特征
“‘烧’现金的阶段可能要结束了,但距离业内企业都开始产生利润还需要一段时间。”隆基绿能(601012.SH)副总裁张海濛在首届BNEF北京峰会论坛期间如是表示。
隆基绿能(601012.SH)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如果碳中和的目标不改变,绿氢的发展逻辑完全没有变化。
两会代表委员们分别从电价优惠、输氢管网建设、氢能项目审批等角度给出绿氢降本建议,并建议减免高速费、加大加氢站建设力度,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并拓宽绿氢在冶金、石化、航天等下游场景的应用,以实现绿氢大规模商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