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40+1”洞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社:从一个论坛看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

新华社 2025-05-05 18:55:36 听新闻

责编:漆辛夷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以下简称“50人论坛”)即将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随处可见年轻的面孔、感受青春的脉动。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以下简称“50人论坛”)即将拉开帷幕。历经五年淬炼,这一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核心理念的论坛,已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和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全球青年搭建一个“闯上海、创巅峰”的舞台。

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物理载体到服务体系,成功举办五届的50人论坛,已然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和一个公共服务产品,从中可以看到上海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成效和努力。来看新华社的报道→

搭舞台,展示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活力

创新创业,人才为本。年轻人向来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经常有奇思妙想、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善于拥抱新事物新理念,往往能够做出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成果。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彭志辉,是全网粉丝超百万的“稚晖君”,也是2025年第六届50人论坛青年代表。他如今扎根上海,投身于AI和具身智能的创业中。作为上海具身智能独角兽企业,刚满两岁的智元机器人,一路突飞猛进:2023年8月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2024年打造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今年1月下线突破千台;今年3月10日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3月11日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灵犀X2,能骑车能玩滑板能缝针,还能做到情感交互。

智元机器人生在张江,产在临港。临港早早打出“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品牌,截至2024年6月,临港新片区累计人才引进落户9.4万人。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瞄准新领域新赛道,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在城市发展中“创大业、展宏图”。

用AI技术打造药物研发和辅助诊断联动平台、用科技赋能机器人“大脑”和“眼睛”、用脑机接口技术助力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

每年的50人论坛都像一个大舞台,涌现出一批批新产业新赛道的创新创业故事,激励着国内外青年“近悦远来”。

建平台,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走进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上海艾尔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蓝色外壳的全自动存储设备很是醒目。这里,正在重新定义生物样本存储的行业标准。

作为全球首套电驱动-196℃深低温自动化存储系统,艾尔温的产品不用运输液氮槽罐和定期补液,只需用成本更低的电即可长期稳定维持超低温环境,在平原地区能减少超过90%的能耗成本,在高原地区解决了液氮液压不够的问题,实现了过去高原地区无法长期存储生物样本的难题。

“我们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可满足不同场景样本安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确保连续30天以上的超长低温保冷时间。”艾尔温总经理韩雨卿说,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低温仪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设施与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星产品一炮而红后,艾尔温订单不断,连续谈下20多个“生物银行”部署项目。

艾尔温的发源地“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正是50人论坛发布的首批7个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从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机构、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到最强劲的科技金融资本,50人论坛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措施汇聚起来,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更为有效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来自50人论坛组委会的信息显示,论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务实基因,发布《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研究报告》,为青年来沪创新创业提供向导指引;精准对接青年诉求,推动“大零号湾”“模速空间”等7个基地成为助力青年创业、尽快融入、扎根上海的第一站;持续开展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进校园、进园区活动,以年度10大研修营和7个基地为重点,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让初创企业“少走弯路”;举办创新创业研修营,面向全球青年开放报名,搭建青年扎根上海的桥梁通道。其中,2024年举办20个研修营,全球报名2255人,入营806人。

打擂台,帮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火箭,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导航系统,算力就是引擎。作为一家落户于“模速空间”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无问芯穹正在构建一朵“异构云”,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芯片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降低行业对单一国际芯片品牌的依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今年2月下旬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模速空间”、无问芯穹和上海仪电集团牵头推出国内首个“算力生态超市”——“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助力算力资源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让算力像电力一样便捷地用起来,赋能千行百业”——作为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戴国浩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从学校里的点子(idea)和论文(paper),到产业界的产品(products)和工业品(industry),戴国浩带领他的团队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关口,成为了上海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与创新创业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一个缩影。

从第一届开始,50人论坛坚持“党委推动、社会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的定位,统筹多方力量同向发力,帮助更多青年人才在“大上海”脱颖而出。如今,50人论坛在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工商联、共青团上海市委等8家单位指导支持下,各单位密切协同配合,上海16个区也加入进来,开展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创新创业大赛等论坛矩阵项目累计84个,初步构建“1+N”的品牌矩阵。

与此同时,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之江生物、均瑶国际、飞科电器和芯耀辉等7家知名企业先后承办论坛,持续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

瞄准青年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堵点,50人论坛还在持续探索中。比如,即将举行的第六届50人论坛,将聚焦科创项目融资,为青年人才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更好地包容青年人、拥抱青年人、成就青年人,青年与上海的故事,将在50人论坛上谱写新的篇章。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