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OpenAI重组生变,多方角力后非营利组织保持主导

第一财经 2025-05-06 17:41:07 听新闻

作者:刘晓洁    责编:李娜

取消对投资回报的限制后,有望进一步吸引现有及潜在投资者。

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和世界首富马斯克的拉锯战有了初步的结果。

北京时间5月6日,OpenAI在官网发布公开信,宣布公司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由此撤回了去年12月提出的重组计划,在该计划中非营利组织本应在保留业务股份的同时,失去控制作用,由营利实体运营管理公司,以达到更容易筹款的目的。

“OpenAI是作为非营利组织成立的,今天由该非营利组织监督和控制。今后,它将继续由该非营利组织监督和控制。”奥尔特曼在信中阐述了新的重组计划。

不过,需要观望的是,软银的巨额投资是否照常进行。今年3月底,OpenAI曾宣布计划在软银集团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40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3000亿美元。但软银的前提是OpenAI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否则出资额将减少。

非营利组织拥有控制权

根据更新后的提案,OpenAI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for-profit LLC)将转变为像 Anthropic和xAI 这样的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

公益公司是美国的一种特殊企业形态,属于营利性公司,追求商业利润,但同时致力于特定的社会公益使命。公益公司的董事会不仅要追求股东的财务回报,还要追求更长远的公共利益,并且需要定期出具报告。

此前,OpenAI的营利实体设置的投资者盈利上限是其投资额的100倍,其余利润会回流到这家非营利组织。OpenAI发言人告诉媒体,有了新的PBC子公司,投资者和员工将持有普通股,且其增值不受任何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 OpenAI未来更容易筹集资金。

“我们目前采用的复杂利润上限结构,在只有一家AGI公司占据主导地位时,结构才算合理,但在如今众多优秀的AGI公司中,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正在转向一种正常的资本结构,即每个人都持有股份。”奥尔特曼表示,这不是出售,而是将结构转变为更简单的结构。

在公开信中,奥尔特曼阐明了为什么需要重组。“当我们创立 OpenAI 时,我们对如何完成使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他表示,“彼时围坐在厨房餐桌旁的我们面面相觑,想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研究。当时,我们没有考虑产品和商业模式。也没能预见 AI在医疗、教育、效率提升等领域的直接价值,更未料到模型训练与用户服务所需数千亿美元算力投入。”

10年过去,OpenAI从一家非营利组织成长为AI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旗下产品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约 6 亿,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在新的环境中,奥尔特曼表示,希望能够以新的方式运营和获取资源,使服务能够广泛惠及全人类。目前,这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他认为“这是我们履行使命的最佳途径”。

与此同时,奥尔特曼还提到,“希望开源性能卓越的模型”,赋予用户自由,他们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使用工具,并让用户自主决定ChatGPT的行为。

OpenAI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虽然目前公司仍是生成式AI领域的领导者,尤其在技术突破和产品化能力上保持话语权,但竞争格局已从一开始的“一家独大”转向“多元混战”,海外大厂谷歌、Meta以及明星初创公司Anthropic等正持续追平技术差距。

业界认为,OpenAI未来地位取决于能否持续推出划时代的技术,如GPT-5,此外能否降低模型成本并提升商业化效率。短期内,OpenAI的话语权或难以被完全取代,但长期需应对来自开源社区、垂直领域和区域化对手的挑战。

此外,OpenAI还面临对AGI安全性研究投入的质疑,AGI安全部门成员持续流失。在这次公开信中OpenAI重申了对安全的承诺,表示希望提供有益的AGI,提到了协同研究、红队等流程。虽然AI并非全都用于造福人类,但OpenAI认为,造福人类的益处将远超其弊端。

为筹资改变重组计划

OpenAI 董事长布雷特·泰勒 (Bret Taylor)在信中表示,在“听取了民间领袖的意见,并与特拉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后,公司决定让非营利组织保留对OpenAI的控制权,同时成为新成立的公益机构的最大股东。

这一转折背后,马斯克、诺贝尔奖得主、前 OpenAI 员工等人都付出了努力。

去年12月底,OpenAI公布了第一个重组的计划,即现有的营利性组织转变为公益企业PBC,通过PBC来筹集通向AGI的必要资金,并运营和控制OpenAI的日常运作和商业活动。原有的以微软为代表的外部投资人,均将转化为新的OpenAI盈利性公司的股东。

同时,OpenAI的非营利组织将保留业务股份——作为股东,但失去控制作用,专注于推动医疗、教育和科学等领域的慈善项目。彼时OpenAI表示,这是以更灵活的方式推进公司发展。

OpenAI这一转型计划自提出之后就不断遭到外界的批评及法律挑战。

马斯克多次公开指责OpenAI专注于利润最大化,与最初的使命背道而驰。前 OpenAI 员工、研究人员及非营利组织也曾联名发表公开信,强烈呼吁监管机构阻止OpenAI的公司重组计划。诺贝尔奖获得者辛顿(Geoffrey Hinton)也是签署者之一。

联名公开信指出,OpenAI的这一转变将废除利润限制、独立董事会及 AGI 技术归属非营利实体等关键机制,严重背离OpenAI公司使命。信中称,OpenAI 的非营利结构并非象征性存在,而是确保使命优先的法律约束机制。签署者敦促加州和特拉华州的总检察长调查此重组计划,保护现有治理保障。

在2015年成立时,OpenAI的定位是一家致力于推动AI发展的非营利组织。随着计算需求增加,OpenAI需要更多资金,2019年为获取投资,OpenAI增设一营利性有限子公司,作为募集资金的工具,随后微软向其投资了10亿美元。

不过,OpenAI当时为营利实体设计了“利润上限限制”,第一轮投资者的回报上限为其投资的100倍,任何超出这个数额的回报都归原来的非营利实体所有。

在兼顾筹资需求和公众压力的考虑之下,OpenAI决定改变重组策略。

目前的计划是,OpenAI的控股非营利组织将获得PBC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具体数量并未公开。但随着 PBC 估值的提升,该部分股权将不断增加。同时,该非营利组织董事会将任命PBC董事会成员,但仍将最终管理公司。

在这样的重组后,OpenAI的融资计划是否照常进行?

今年3月底,OpenAI曾宣布计划在软银集团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400亿美元,投资后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这也是OpenA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融资之一。该笔融资由日本软银牵头投资,出资300亿美元,参与者还包括微软、Coatue、Altimeter和Thrive等早期投资者。

该轮融资以OpenAI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为前提。据悉,该笔资金将分两个阶段分配:最初100亿美元,随后在2025年底前投入剩余的 300 亿美元。

软银设置全额投资的条件是——如果 OpenAI不能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转型为营利性实体,软银可能会将其300亿美元的出资额减少到200亿美元,OpenAI则需引入其他投资者补足资金。

不过,有消息称,奥尔特曼在对外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正在推进的转型计划不会让软银减少投资。此外,OpenAI宣布取消对投资者回报上限的限制,有望进一步吸引现有及潜在投资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