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业绩持续亏损,光伏一体化制造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的资金,开始面临巨大压力。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通威股份负债合计逾1500亿元,资产负债率72.25%。其中,短期借款同比激增近18倍,达到35.3亿元,加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额共计达到160亿元。同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合计规模,也超过了700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约291亿元,偿还短期债务尚可无虞。但在周期底部时间拉长的背景下,合计金额超过700亿元的长期负债,无疑使通威股份的资金承受压力。
当前,光伏主产业链制造商普遍面临成本现金倒挂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资产负债率普遍上升。通威股份的"硅料+电池片+组件+电站"垂直一体化模式,比起其他光伏制造商,对现金流要求更高。
债务规模激增
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下降18.58%,净利润亏损25.92亿元,同比减少229.56%,扣非净利润亏损26.07亿元,同比减少230.01%。该公司解释,一季度亏损主要是开工率较低,导致单位盈利承压以及硅料价格仍低于现金成本。
相较于上个季度,通威股份一季度的净利润,环比减亏约4.7亿元,但亏损金额却是主产业链企业中最高。不仅如此,从2023年四季度起,通威股份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净亏损。
在成本现金倒挂与多晶硅产能去化的双重压力下,通威股份债务激增。一季度末,仅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的规模,就已接近900亿元。
增长最快的是短期借款。截至3月底,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合计达160.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35.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7亿元,增长了17.87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则攀升至125.22亿元,同比增长89.4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单季,短期借款环比增长了约16.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的环比增长更多,金额达到18亿元。
通威股份的短期债务增速,明显超过同行企业。第一财经统计发现,20家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中,截至一季末,天合光能、晶科能源、TCL中环等公司的短期借款均有所下降,12家企业短期借款增长,隆基绿能、钧达股份、爱旭股份的增幅较高,分别达183.7%、350.6%、214.75%,但仍远低于通威股份1786.65%的增速。此外,该公司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速在行业中也处于较高水平,达到249.77%。
长期债务增长同样迅猛。从2022年开始,通威股份进军组件行业,长期借款也开始快速增长。当年一季度,该公司长期借款就超过了110亿元,之后三年更是迅速攀升,2023年、2024年的同比增幅均超过80%。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末,该公司长期借款存量规模达558.02亿元,同比增长141.8亿元,增幅达到34.07%。与2021年同期的62亿元相比,累计增加额达到496.02亿元,年均新增规模超过120亿元。
资金压力凸显
随着债务规模快速增长,通威股份目前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历年最高,资金、偿债压力凸显。
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通威股份总资产2090.45亿元,总负债1510.3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2.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增长1.81个百分点,同比更是激增12.98个百分点。
同为龙头光伏制造商,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如部分同业稳健。以隆基绿能为例,该公司总资产1490亿元,总负债891.3亿元,资产负债率59.8%,在五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光伏公司中最低,也远低于通威股份。
隆基绿能的负债结构中,长期债务占比较高,一季度末的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合计203.7亿元,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28亿元。同时,该公司手握货币资金514.8亿元,足可覆盖债务。
而通威股份的资金压力,就要大出很多。由于融资规模扩大及引入战略投资,截至3月底,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94亿元,同比增长77.2%。如果不考虑总额超过700亿元的长期债务,该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还算比较充足。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经营现金流已呈净流出状态。2021年和2022年,通威股份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分别达76.18亿元、438.18亿元,2023年行业供需矛盾显现,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入306.8亿元,同比减少逾130亿,2024年的降幅更大,经营性现金流入只有11.43亿元。其中,一季度与四季度分别流出13.9亿元、18.4亿元,今年一季度的净流出金额为14.56亿元。
今年3月底,通威股份宣布为子公司永祥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百亿规模的增资扩股。尽管否认永祥股份资金紧张,但增资款的主要用途,是为永祥股份偿还金融机构负债、补充流动资金等。
永祥股份是通威股份硅料业务的主体,合计拥有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截至2024年底,永祥股份总资产706.44亿元,净资产320.97亿元,去年实现营收196.69亿元,净利润亏损28亿元。
美股财报显示,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百济神州首次实现季度盈利,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
若本轮价格走势再次回到2024年下半年的底部行情,届时企业又将面临产能去化与成本售价倒挂双重压力
港股 “黄金配置期” 来临?
A股市场已有近8成银行净息差低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出的1.8%警戒线。
国海证券新董事长人选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