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热战虽然偃旗息鼓,但是围绕印度河水资源的争端却依然没有停息。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枪击事件后,印度于次日决定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以下简称“条约”)。这一条约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过往都得到了较好地执行,即便在三次印巴战争中印方也没有暂停过这一条约。
印巴虽然在5月10日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对于条约的恢复并不包括在协议之中。印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悬而未决,让外界颇为担心,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印巴之间的下一个“爆点”。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方面多年以来一直希望改变条约,但巴基斯坦不愿让步,印度趁此次冲突进一步向巴基斯坦强力施压,而巴基斯坦方面还是希望通过国际机制来解决这一争端。
印度河水资源
在印度单方面暂停条约后的4月27日,印度水利部部长帕蒂尔(C. R. Patil)称,“我们将确保没有一滴印度河水会流到巴基斯坦。”这句话自然引发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强烈反应。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日前在巴基斯坦议会讲话中透露,巴基斯坦政府已致函印度,声明印度方面单方面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的行为是无效的,巴基斯坦认为条约依然有效。
在双方停火后,达尔就在采访中表示水资源问题让本已脆弱的停火备受威胁。他说,未能解决水资源问题“将等同于战争行为”。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此前也曾警告称,水资源是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巴方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一旦水资源遭到侵害,将以军事行动全力反击。
印度在冲突爆发后,印度反复利用印度河及支流水资源做文章。4月27日,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杰赫勒姆河上游突然开闸泄洪,导致下游巴方多地水位急剧上升,甚至引发洪水,被巴方称为“供水恐怖主义”。
5月6日,印度又先后关闭了建于杰纳布河上游地区的巴格利哈尔及萨拉尔两座水电站大坝的所有闸门,切断河流供水。直到8日以后才陆续打开,恢复河水自由流动。
印巴水资源之争始于1947年的印巴分治,印度河流域被一分为二,从而造成了水资源分配的难题。印度河及其支流经印度流入巴基斯坦,上游的印度坚称对境内河流享有开发权,下游的巴基斯坦则担忧跨境水源被切断,危及居民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在经历了9年的谈判后,条约于1960年在世界银行的牵头下达成,由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签署,内容包括规定对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资源的使用权。
具体而言,印度对位于东部的三条印度河支流拥有不受限制的使用权。巴基斯坦则获得了西部的印度河及两条支流的水源,印度可利用西部河流进行水力发电与部分农业生产,但不能建设限制河水流量或改变河流方向的基础设施。
此前,条约历经多次战争和冲突未被中断,被视为印巴关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印度真能断流?
相较而言,印度河水系对于巴基斯坦更为重要,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约70%位于印度河流域,印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面积虽仅占总面积的13%左右。
巴基斯坦全国大多数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赖印度河水系,而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和农村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一旦中断印度河水源供应,极可能对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饮水安全以及经济稳定造成灾难性后果,对主要农业省份旁遮普省与信德省的打击更是首当其冲。
刘宗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凭借印度现在的基础设施能力,并没有办法阻止印度河水流向巴基斯坦。水利专家也表示,以当前印度在印度河水系上的水利基础设施,仅能够对河水进行短期内的调节,造成波动,根本无法蓄纳下全部河水。
即便印度方面可以不惜代价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大修水利工程,也依然很难完全截流。尤其是每年5月至9月都是西部河流的高流量季,由于冰川融化,河水水位居高不下,印度很难全部“吃下”,并且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成本高昂,得不偿失,也很难获得印度当地民众的支持。
刘宗义告诉第一财经,面对印度方面的强硬态度,巴基斯坦可能需要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例如通过修建新的水利设施来储存富余的水资源,并加快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