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巧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讲师;丁浩员,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2025年1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结合对外投资业务发展管理需要,对2022年1月印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统计制度将更有利于中国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国际投资规则深度调整,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更复杂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并且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形成了何种特色经验呢?接下来将如何更好地完善呢?
一、中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经历了从"逐案审批"到"备案核准"再到"服务型管理"的制度演进过程。这一制度变迁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管理方式持续优化,构建了涵盖备案核准、信息报告、统计监督等环节的全周期管理机制;二是治理效能不断提升,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创新和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实现了管理效能的制度性提升;三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商务部依托"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多项功能,形成了政策咨询、业务办理、风险防控等"一站式"服务网络。
在地方实践层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模式:例如上海市以制度型开放为导向,其制度创新经验被纳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探索了新路径;北京市海淀区构建"管家式"精准服务体系,在政策精准度方面具有全国示范价值;浙江省依托数字经济优势,为跨境投资打造了信息共享与风险监测的数字化平台。这些地方实践不仅丰富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更为全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二、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还有提升空间
制度型开放系统性与协同性还可加强。当前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呈现政策主导型治理特征,目前还未建立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化框架。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呈现国内法单边主导特征,与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存在制度性的衔接略不足。
三、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在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从"审批制" 向 "服务型管理" 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清醒认识到:全球经贸规则体系正经历深刻的重构,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表现出其紧迫性。在高水平开放框架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需构建"制度创新-数字赋能-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治理架构,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开放建设,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制度型开放是推动管理服务体系升级的核心动力。在自贸试验区等平台,积极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针对竞争中性、政府采购等规则进行压力测试。这不仅有助于建立与国际规则相契合的市场准入机制,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还能在新兴领域如绿色低碳、数字贸易等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从而深化制度型开放。积极鼓励各地自贸试验区的绿色创新,例如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构建“绿色自贸”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度创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另外,自贸试验区不仅需要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统筹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增强环境低碳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二)以创新性改革驱动数据治理变革,对标CPTPP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数字治理创新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关键路径。在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协同治理为核心,加速构建与CPTPP规则兼容的数据跨境流动体系。CPTPP致力于消除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对数字跨境自由流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初步构建了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框架,与CPTPP倡导的数据开放原则方向一致,但有些规则(如金融数据本地化豁免)和配套细则上仍需完善,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框架需进一步精细化。此外,加强与CPTPP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实现与成员国海关数据的实时交换,节省通关时间。
(三)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风险防控体系是管理服务体系的安全底座。在完善涉外经贸法律体系基础上,搭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有效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争端解决能力,在数据主权、技术安全等重点领域强化法律保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建议在投资密集区设立国家级服务站,形成覆盖重点市场的维权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法律咨询、侵权预警及争端应对方案,显著提升企业跨境纠纷应对能力。此外,进一步优化专利审查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实质审查,推广AI智能辅助审查系统,并同步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数字化服务平台,集成申请、审查、交易、维权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和跨部门数据共享,针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主导制定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营造公平制度环境。
以上三方面内容紧密相连,相互促进:首先,制度型开放是核心驱动,通过规则试点对接CPTPP等国际高标准;其次,数字经济治理是关键突破,需构建适配数字贸易发展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最后,知识产权保护是基础支撑,是企业能顺利“走出去”的制度保障。系统性推进三大机制建设,能够推动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做企业闯世界的“导航仪”、海外企业来华的“迎宾厅”,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将打造成为企业出海的国际总部基地和外企来华的服务窗口,立足“生而全球化”的南山,链接全球、开启未来。
关于提到的有人声称能从所谓“代工厂”手中低价购买国际知名品牌,经向相关行业商协会了解,中国的品牌授权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按照订购合同要求生产、发货,维护国际品牌形象。
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让犯罪分子不能从犯罪中获利,剥夺其再犯罪能力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迈入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阶段。
去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