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稳定币的创设初衷在于构建法定货币与数字资产间的交易桥梁,然而传统金融市场风险外溢及链上风险频发,导致稳定币存在与法定货币脱锚风险,且其发行方储备资产的不透明性亦构成重大隐患。鉴于此,全球监管机构正加速推进稳定币立法进程,如欧洲的MiCA、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及美国的《GENIUS Act》,其核心均在于对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及发行机制设立明确监管框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须持有足额的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而当前主流稳定币发行方普遍以短久期美债作为储备资产。从全球视角看,稳定币合规化进程有望推动全球支付体系重构,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稳定币支付在成本与效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鉴于当前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若未来稳定币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增量资金将有助于美国短久期国债的需求承接,但对长久期美债市场则无显著助益。然而,稳定币需求的增长仍取决于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仅通过合规性法律框架尚不足以直接驱动需求增长,其关键在于稳定币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与生态体系的全面构建。
我国相关领域的政策设计与监管实践,其核心应该集中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以此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财经研究院认为,我国应积极应对稳定币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在支持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沙夫在博客中写道,如果锚定美元资产的稳定币在欧元区广泛应用于支付、储蓄或结算,欧洲央行对货币状况的控制力将遭削弱。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公平化和稳定化的方向演进。
两法案赋予了稳定币合法席位,消除了稳定币的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促进了稳定币的发展。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又将为支付行业、数字资产行业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