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壹快评|从“韦神”开号到高考288分带货:治理流量乱象呼唤平台责任

第一财经 2025-06-30 20:53:35 听新闻

作者:秦新安    责编:任绍敏

负责任的平台,既要做健康流量的守护者,也要摒弃“流量至上”思维,自觉抵制流量异化。

2025年6月,两起跟教育相关的社交媒体风波引发广泛关注。

月初,有“韦神”之称的北大教师韦东奕开通抖音账号,3天吸粉2000多万。但外界纷纷猜测“韦神”系被个别人以商业为目的操纵利用,而多个假冒仿冒账号也趁机大肆“捞金”。

月末,河南某女生高考288分引全家欢呼、母亲夸赞的视频,在获得权威央媒转发点赞后引爆网络,母女俩旋即开启直播带货。但随着更多细节曝出,外界质疑,整个事件其实是一场刻意策划的摆拍引流。

两起事件共同证明了当下流量经济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

流量经济并非坏事,为何这两起事件最终陷入非议旋涡?在笔者看来,这不是因为公众对流量变现存有偏见,而是对来路不明甚至不正的流量表达反感。

说白了,很多人认为,事件背后或许存在策划、炒作甚至造假、欺骗嫌疑,“吃”这种流量的吃相有些难看。

当然,目前这一质疑并没有得到当事人承认。不过,后续的一些相关信息耐人寻味。

对于“韦神”开号一事,先是北大数学院公开发声,“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之后,北京市网信办以雷霆之势整肃网络,处理一大批恶意蹭热“韦神”的违规账号、直播间等。

至于欢呼高考288分的视频,权威央媒在转发数天后,又悄然下架。

可见,对于什么是好的网络秩序和好的流量经济,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数。

人们对流量乱象反感久矣。但要遏制这种种乱象,显然不能仅靠人的自觉,而必须以规则、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来加以规制。

在这方面,国家已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的规则和态度也一贯明确。

比如,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

其中,2024年开展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包括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等。

2025年“清朗”行动重点任务包括: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打击虚假摆拍、虚假人设、虚假营销、炒作争议性话题等问题。

面对流量乱象屡禁不绝的情况,除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监管执法,最急需的是网络平台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好流量经济的第一道关。

作为流量的出入口和流量经济的直接获益者,维护网络清朗和流量健康,平台责无旁贷。

从“韦神”开号和高考288分带货两起热点事件来看,网络平台在落实监管要求方面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审核机制滞后,对热点当事人的身份验证不及时;二是侵权处理迟缓,往往等到损害发生后才干预;三是内容合规性把控存在偏差,在算法逻辑下偏爱猎奇或争议性内容。

据公开报道,在韦东奕开号并完成官方认证后,网上冒出大量类似“韦东奕严选”等假冒仿冒账号,仅被北京市网信办清理的就超过5000个。其中多个“李鬼”账号持续带货数天,销售总金额巨大。在288分考生家庭爆火后,也冒出多个类似“288分考生本人”的假冒仿冒账号,并伴生其他违规行为。

而围绕热点事件和人物,各路“自媒体”散布真假难辨的争议性内容,更是已经司空见惯。

鉴于平台是流量经济的直接获益方,持以这种管理宽容度,其出发点难免引人怀疑。

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平台企业已经在承担主体责任方面作出努力。例如,上月底,抖音发布《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以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

对于事实不清和存在广泛争议的热点事件信息,抖音将在内容上增加提醒标签。在流量激增期,平台将对存在不当行为或争议的事件当事人启动适度降热和“冷静”机制;同时,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趁热”变现,在事件周期内暂停其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商业变现功能。

此外,抖音还将联合媒体与权威机构,加大对涉及热点内容的事实核查力度;鼓励扶持热点事件中权威媒体优质、深度、完整的报道,促进多元声音、深度内容的分发。

这些规则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相信可以收到积极效果。

流量经济是流量创造者、运营者、平台企业和用户共赢的生态,平台在其中的作用十分关键。负责任的平台,既要做健康流量的守护者,也要摒弃“流量至上”思维,自觉抵制流量异化。

唯有如此,流量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反之,谁都没好处。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2025双11深度战报:近1.7万亿GMV,平台品类分化加剧

今年双11,AI和近场电商加入,战线又一次破了长度纪录,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技术驱动、效率至上的新战场。一切都更精细、更复杂,也……更习以为常。 以至于很多人感叹,很久没有小玩家一战成名,颠覆牌桌的热血故事了。 但新的增长故事从未缺席。 比如,有人在极度依赖品牌叙事的香氛赛道,用极致的零售效率和可复制的务实门店模型,跑出了让人侧目的增长速度。有人把工业级3D打印机,变成了人人可上手的消费级大玩具,一统簪娘、胶佬与小学生等几个原本孤立的兴趣圈层。有人将一档种地综艺做成了贯穿内容、消费与文旅的全栖生态,品牌只是周边,主题乐园才是终局,让粉丝经济成了一门可以被众多城市参考的产业模式。 因此,我们开启了双11特别观察系列「小王也是王」,深入服饰、户外、美妆、3C数码乃至IP周边等领域,去寻找那些“潜行”玩家。他们或许没有占据榜单的绝对C位,却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假设、用户洞察,以及对新品类、新场景的定义能力。 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他们“赢”的结果,更是他们“如何赢”的路径。

72 11-17 10:57

电商三巨头重燃双11晚会战火,打造品牌秀场还是流量分配中心?

平台营销猛攻的背后,是后流量时代的一场关于品牌心智终极卡位的营销战。

156 11-11 14:50

“你是温峥嵘我是谁?”AI换脸盗播女星撕开黑灰产一角

生成和鉴伪的对抗性非常强,需要持续长期投入。

6 303 11-07 10:46

抖音:将进一步规范金融账号经营行为

对于不符合平台金融资质认证的账号将采取回收金融经营权益、禁止发布相应领域信息等处置措施。

83 11-06 14:52

“自补”接替“国补”让利消费者,厂商在保份额与保利润之间摇摆|双十一观察

今年双11,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一些家电厂商通过套系、新品、供应链提效来保利润。

6 195 10-22 18:1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