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布局还会聚焦在指数产品,尤其是ETF。”“会更重视创新产品的申报”“存量产品的营销也非常重要”……从多位基金从业人士的反馈来看,随着A股上半年行情收官,多家基金公司已着手规划下半年产品线。
今年以来,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流量密码”再次回到这一领域。在指数产品的助力下,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发行尤为亮眼,数量创十年新高,发行份额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达到35.46%,创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反观债基,则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发行规模占比大幅下滑。
目前,正在发行及待发基金中,超七成为权益类产品,指数型(尤其是ETF)仍是中大型基金公司的布局“重头戏”。同时,“固收+”产品凭借其在震荡市中平衡收益与体验的优势,成为多家公司共同看好的方向。
股基发行份额占比创十年新高
自4月8日开启低位反弹以来,A股市场走出震荡上扬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已累计反弹11.23%;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同期录得14.19%涨幅,带动年内回报率回升至7.96%。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权益基金的业绩得到大幅改善。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剔除年内新成立的产品,在有可比数据的7216只权益类基金中(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超过八成产品上半年实现正收益;而在4月7日时,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仅为10.31%。
受益于市场环境改善及基金业绩回暖,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热度回升,权益类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刚刚过去的6月,全市场共发行155只新产品,发行份额为1221.24亿元,较上月增加86%。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规模,均创下年内新高。
纵观上半年,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上半年共有672只新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成立,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7.69%;而总发行规模为5303.47亿元,却同比下滑近两成。这表明,尽管新发基金数量增加,但单只基金平均规模缩水的特征明显。
从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为387只,创下近十年同期新高;发行份额为1880.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3倍,甚至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亦为近四年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攀升至35.46%,创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
股票型基金发行放量,最大助力就是指数基金产品。上半年新成立的指数基金达373只产品,合计发行规模为1857.3亿元,几乎贡献了股票型基金的全部新发成绩。其中,首发规模超过10亿元(含)的有48只,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的发行份额最大,分别达到48.92亿份、43.62亿份。
与此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债券型基金发行热度显著降温。数据显示,上半年仅有126只债基成立,共募集到2478.51亿元。发行数量达到近九年低位,规模则创近四年新低;此外,其46.73%规模占比,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4个百分点,也显著低于2023年和2022年同期60%以上的水平。
机构布局聚焦指数与“固收+”
目前,A股上半场行情已经画上句号。随着行情进入下半场,各大机构将会重点布局哪些机会?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7月1日,全市场有70只基金产品处于正在发行的状态仅7月1日当天即有22只基金开启认购,最晚募集截止日在9月底。同时,还有38只产品已确定将于本月启动发行,正在排队等待中。
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正在发行和计划发行的基金产品中,权益类产品为主要布局方向,占比超过七成。在这之中,指数型产品仍然备受青睐,数量达到64只之多,涵盖自由现金流等创新方向,以及红利、科技、中证A500等热门赛道的产品。
这与记者多方采访了解的情况类似:指数产品仍是大多数中大型基金公司接下来布局的重点方向,市场亦频传部分尚未布局ETF的基金公司有意启动相关业务。此外,“固收+”也是多家公司谈及的方向之一。
“ETF及指数产品是公司战略性业务方向之一。”沪上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前瞻聚焦创新型产品开发,下半年将继续专注于挖掘与开发创新型细分指数产品,同时持续深化在宽基指数、指数增强、以及策略型指数产品领域的投入与影响力。
谈及聚焦的主要方向,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一方面是围绕硬核科技产品线完善布局,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完善固收+基本盘,推出以全球多元资产配置为特色的FOF产品,并持续拓展红利策略产品线。此外,指数产品线以及跨境投资板块也同样是其发力的核心方向。
“我们(公司)接下来还是会以ETF为主,其他产品也会有一些常规布局。”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与第一财经交流时表示,一些港股创新药、新消费、科技类方向的公司,也会加大研究和投资的力度。
华南一位基金人士亦证实,指数产品的确是其下半年的布局重点,但决策上可能会更加审慎,因为“一些极致细分情境下的投资需求,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此外,对于一些新指数,也要考虑其成长性和市场接受度等”。
“有限的资源还要用于存量产品的持营(持续营销),需要综合排布。”该华南人士还认为,主动权益产品目前还是处于业绩回暖期和信任修复期,因此想要更多布局一些均衡风格的产品,吸引投资者低位布局。
此外,对于“固收+”产品,前述多位业内人士阐述了其吸引力:此类产品无论是最终的投资收益还是过程中的投资体验,或许都更加适合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此外,“固收+”的股债灵活特性在震荡市中有较大优势,加上近两年这类产品在权益内部结构上普遍配置了红利低估值资产,未来在结构上会更加均衡等。
此外,部分公司也在探索其他路径。华北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接下来会发行一些创新方向的产品。此外还筹备了一些债券型基金,目前正在等待批复。”此外,他也透露公司内部也在评估能投港股医药的产品,不过目前还未落地。
本次上证380ETF、上证580ETF与联接基金上报,将助力投资者精准布局沪市中盘及小盘成长型企业,分享不同市值板块的发展红利。同时,产品扩容也标志着上证旗舰宽基指数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超大盘、大盘、中盘和小盘的全市值布局。
“后续将视情况推出更多科创债ETF等稳健收益型产品。”
4只基准做市债ETF上市以来交投活跃,进入6月以来日均成交额74亿元。
科技创新板块仍是私募目前重要配置方向
今年以来理财规模也不断创下新高,5月已经突破了31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