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第一财经 2025-07-07 16:23:41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热射病”的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50%,堪称夏季健康的“头号杀手”。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引发多例患者住院。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属于重度中暑。”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孙来芳解释称。“热射病”的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50%,堪称夏季健康的“头号杀手”。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孙鹏表示,中暑并非“小病”,其发展过程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衰竭,最终可进展为“热射病”。急诊团队通过快速降温、核心体温监测、静脉输液等措施展开抢救。

另据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普文章,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HS):前者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孕妇)、或伴有基础疾病者或免疫功能受损个体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后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如参训官兵、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热射病”有哪些易感因素?对此,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指出,强烈的太阳辐射,连续数日高温天气、突然升温≥ 5~10 ℃,或是高温(湿)、通风不足或条件差都是导致“热射病”加剧的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也可能导致“热射病”加剧: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等基础病,体能与训练强度不匹配,超重或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25或<18.5),补水不充分,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都可能成为“热射病”的风险因素。

此外,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专家表示,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快速降温是“救命”的关键。现场急救方法可以总结为“二脱一擦一扇风”:脱离高温环境、脱去外衣、用冷水擦拭身体并扇风促进散热。如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