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日(7月11日)是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综合性最强的节庆活动之一。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7月11日,黄浦江上白色帆船列队待发。在激昂的国歌奏唱后,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宣布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正式启幕。江畔轮船的汽笛长鸣声穿透云霄,与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历史回响形成呼应,也吹响了上海迈向国际航运中心新征程的号角。
启动仪式重磅发布这些成果
新华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编制的2025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继续稳居全球航运中心前三甲;上海海事局联合上海地区航运界,成立上海地区水上新技术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水上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海事大学牵头编制《长江口和长江上海段航行安全指南》,进一步助力上海港安全、高效运营;央视新闻联合航海家翟墨发布《帆越南极》——翟墨“2025环航南极洲”航海公益活动航行计划,积极实践“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航海日主题,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相关政府部门、港航企业和机构院校负责人、海员代表等15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一系列公众活动亮点纷呈
船艇开放、帆船展示、航海嘉年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众活动相继开展,通过文化体验、科普互动等形式,打造全民共享的航海文化盛宴。
当天,“海巡01”轮、“沪港引6”轮、“申城之光”轮、“翟墨1号”帆船(仅展示)等4艘船舶靠泊国客中心码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登轮参观,近距离了解航海技术知识,体验海员生活日常。
传统特色活动——帆船展示继续在黄浦江国客中心段水域举行。黄浦江上帆影点点,市民游客驻足观看,领略拼搏进取的航海精神,感受上海向海而兴的城市底蕴。
航海嘉年华面向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上海航运”公众号推出“带你看船”“带你听船”航海日特别栏目,现代船舶的靓丽风采和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舟船演变尽在其中。在船艇开放现场,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图片简展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华海洋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丰富有趣的航海知识互动和航运文创市集也让航海爱好者和青少年小朋友们收获良多。
多方联动共庆节日
7月11日当天,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救捞陈列馆、航海邮局等涉海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进一步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
上海海事局组织上海港中国籍船舶于7月11日上午9时统一挂满旗,并鸣笛1分钟,以庄重仪式向航海日致敬。
中国航海博物馆自7月8日起推出“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并于近日开放郑和下西洋VR沉浸探索展,运用前沿科技重现郑和船队的壮丽航程。
中日国际轮渡公司“鉴真号”中日班轮当天停靠军工路码头,并开放名额供公众免费参观。
上海航海邮局特别设计并获批发行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题彩色邮资机戳。
上海市航海学会积极开展“航海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举办知识讲座、航模竞赛等特色项目。
市交通委组织开展政府开放月——航海文化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航海日的社会影响力。
上海市虹口区政府、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新华社上海分社同期举办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携手业界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等比较优势。
携手AI,焕新“申”活。
2024年上海在夜间出行活跃度、夜间灯光强度、夜场电影活跃度、城市公共交通夜间活跃度4个维度上都位列全国首位。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刘云峰副司长介绍了今年中国航天工程重点任务,并总结了2024年中国航天取得的重要成就。
补贴产品范围方面,广州市民政局在商务部的25项参考品类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