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各大港口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有何变化?航运市场周期波动频繁,港航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绿色低碳浪潮势不可挡,各方如何携手共筑航运绿色未来?
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虹口举行。现场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简称《报告》)显示,上海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十四五”期间,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港口方阵持续补短板、锻长板,主要指标进步显著,描绘了一幅更加绿色、智慧、融合的港航业未来发展图景。
以更大力度做好用地、金融等各类要素支撑保障,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用地支持。
上海先行先试,正加快落地超大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
在沪科学家团队利用AI大模型技术,彻底解决了原子阵列的修复难题,使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上成功“卡位”,实现了“从0到1”里程碑式的突破。
7月31日早晨6时许,洋山港恢复开港,进入繁忙的疏港状态。
因港口牵头的中美经贸合作,正在朝着绿色化、低碳化的方向逐渐走深、走实,实现可持续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