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以下为部分要点汇总: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当前,美元走势仍然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一是国内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
下半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将得到改善,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邹澜表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市场对美联储重启降息的预期升温,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将得到改善,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政策效果也在不断累积
邹澜称,从国际对比看,近些年持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政策效果也在不断累积。
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邹澜指出,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
邹澜表示,下一步,央行还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在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基础上,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 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邹澜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结构方面,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传导方面,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民营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政策体系。开展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合理增长。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信息共享、金融衍生品等的积极作用,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
二是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助力企业高效融资对接。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帮助金融机构提升融资对接效率。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信用白户、支早支小等普惠领域。
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中偏强态势。
三个金融发力的重要方向:支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支持提高消费供应效率、加强基础金融服务。
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从数量、价格、结构等方面,出台了多项货币政策措施,有效支持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随着时间推移,补贴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将逐步减弱。服务消费则具有较大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