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隔九年全球第二款Bcl-2抑制剂上市,对慢淋白血病治疗改变多大

第一财经 2025-07-23 13:45:09

作者:林志吟    责编:乐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如TP53突变)即便采用最佳化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也仅约12个月。

近日,亚盛医药(06855.HK,AAPG.US)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通用名:利沙托克拉)正式在国内上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

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原创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Bcl-2是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在部分恶性血液肿瘤,尤其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中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Bcl-2抑制剂可特异性地结合并抑制Bcl-2蛋白,有效恢复肿瘤细胞的凋亡通路,诱导癌细胞死亡。然而,Bcl-2靶点成药不易,也是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硬骨头”。目前距离全球第一款Bcl-2抑制剂上市,已长达九年时间。

早在三十年前,亚盛医药的创始团队就在钻研Bcl-2这个靶点。

Bcl-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达到目标剂量以后诱导细胞凋亡,药物不需要在血液里停留很长时间,否则就会打击正常细胞引起不良反应。肿瘤溶解综合征曾被视为Bcl-2抑制剂临床应用中需要重点警惕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若未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因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等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死亡。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支持利生妥获批上市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利生妥安全性表现突出,研究中未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不良反应。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多发于老年患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万例。虽然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相对欧美国家较低,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具有发病年龄低、侵袭度高等特点。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约20%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进展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试图攻克这类白血病。这次利生妥上市,对这类疾病治疗会带来哪些改变?

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李建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类疾病最早的治疗以化学免疫方案为主,但老年患者耐受性很差,高危患者(如TP53突变)即便采用最佳化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也仅约12个月。靶向药物的出现,尤其是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改变了这一格局,但后者也存在“不能停用”、深度缓解不足的问题,必须终身用药。如果一位患者能够活到90岁,就意味着要用几十年药,这带来的是经济负担沉重和长期感染风险,而且随着用药时间增长,还会面临耐药的风险。另外,BTK抑制剂可能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一些老年患者因为房颤需要服用抗敏药、抗血小板药物等,但药物之间会存在影响。新一代Bcl-2抑制剂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改善:它们与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少,对血小板的抑制也更可控,不会显著提高出血风险,更重要的是具备间断给药的可能。换言之,在达到疗效后可以停药,待疾病复发时再重新用药,疗效仍可以维持。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研发Bcl-2抑制剂,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在研的Bcl-2抑制剂有42款。

杨大俊表示,未来血液肿瘤治疗有两个目标,一是往无化疗治疗方向,二是在部分患者身上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即停药后五年也不会出现复发,这也是公司未来在血液肿瘤领域努力的目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