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竞技体育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大赛成绩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体教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体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广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规划》提出,推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事业与产业循环互补,积极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赛事活动举办、体育运动员培养等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提升体育事业造血能力;建立商业性体育资源面向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的反哺机制,动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体育事业与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新能源赛车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融合精品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和传统商圈功能,积极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打造若干主题鲜明、示范性强的体育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当舆论热议“苏超”将业余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之际,审视职业足球体制创立30余年来各地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样重要。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商转公贷款”申请对象和条件,以及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力发展体育消费。全力抓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筹办工作,高水平办好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
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选址位于冷链业态较为丰富的增城区和花都区,总占地面积为2007.63亩,与广州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间重叠、功能联动。
亚伯拉罕森表示:“体育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相似之处远大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