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卖大战各方必须回归理性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7-23 19:47:15

作者:翁一    责编:刘菁

外卖市场或即时零售市场格局尚未重塑,短期内锻造消费者心智的补贴大战还会继续,但平台也应该尽早考虑取消补贴、竞争常态化后的路如何走。

7月19日是7月5日起的第三个即时零售“超级星期六”,也是监管最新约谈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大战。与上一周相比,三家补贴力度均有所降低,但烈度不减。其中,阿里在下午和晚上发力,对商家的补贴高于另两家;美团保持常规补贴,无重大举措;京东则规避了高额补贴,还取消了超时免单政策。

美团模式VS阿里模式

过去一周,关于这场外卖大战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接受媒体专访。作为此次即时零售大战的防御方,美团被迫反击是为了保住此前的市场份额。此番美团补贴成本始终低于竞争对手,也是其盈利的关键。王莆中在采访中坦言,外卖是“精妙利薄”的生意,需要在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者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王莆中明确表示,美团是被动卷入,其言语间无不透露着“纵有杀敌一千的实力,也无法接受自损八百的代价”的态度,并认为这是一场泡沫之战,应早日停止。

毫无疑问,美团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根据自己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化以往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带动消费端,从外卖业最终杀入传统电商腹地。美团之所以在业内取得领先地位,得益于其多年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即对B端的长期主义投入。美团B端主要包括全国超过1400万商户、闪电仓(即时零售前置仓)生态、小象超市和其他实物垂直自营仓,履约则有庞大的骑手和管理网络,这些都是在业内领先的,短期要做好并不容易。以前置仓生态为例,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0万个,覆盖全国3000个县市区旗,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可以说,在二线以下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下沉市场,美团具有巨大优势。而且,商户基本都用美团牵牛花系统来管理仓储和供应链。

另外,美团在运力端的灵活性要高于另外两家。一些观点认为五险一金的专包骑手是最好的,但骑手的真实逻辑是单量和单价,哪边补贴高、单子多,就跑哪边,即时收钱才是最大收益。就配送效率而言,尤其配送高峰期,在各平台间切换的众包骑手效率最高。这时京东专包骑手只能看着众包骑手望“洋”兴叹。对于平台而言,众包与专包模式抉择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将履约成本转化为用户体验溢价最大化。

外卖行业本身客单价较低,加之骑手支出规模庞大,所以行业利润空间有限。在此情况下,美团一方面希望提高高客单价正餐的比例;另一方面希望借覆盖全国的履约网络,逐步发展日常及应急用品的到家业务,以提升用户黏性。一言以蔽之,其战略是先夯实基础设施,再在消费端发力,从外卖市场打到电商腹地,逐渐拉高客单价,进而实现利润率的进一步增长。面对来势汹汹的阿里,目前美团的战略重心是防御+重构平衡(既是四方平衡,亦是微妙、脆弱平衡,因为利润极薄),即防御中求进化。

然而,随着阿里宣布500亿元补贴、本地生活并入电商事业群、“超级星期六”等一系列举措,外卖市场乃至广义上的即时零售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与美团以B端带动C端的打法不同,阿里以生态协同破局:500亿元补贴聚焦奶茶等轻决策品类激活淘天日活,同步推进商户“入淘”数字化改造超万家;通过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实现高频外卖向酒旅等低频服务导流,构建“近场带远场”的消费矩阵,其C端攻势最终与B端整合并行。

阿里运营起家,骨子里相信流量,依靠政策,期望短期对消费者心智进行全面重塑。事实上,效果也非常明显。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淘天日活非常低,一度成为流量洼地。甚至有业内人士戏称,饿了么大概只有被字节收购,用抖音的流量才能打败美团,当然,这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这次通过三个“超级星期六”大促活动,阿里发现,这场补贴大战激活了淘天的日活,用户驻留时间和频次大大增加。这意味着阿里可以用对咖啡、餐饮等高频外卖补贴将用户引流到传统电商,其战略重心是生态整合+流量转化,战略目标是以高频带动低频、近场促进远场、低毛利升至高毛利,把扩大了的外卖业——即时零售,逐渐与其根基深厚的传统电商嫁接起来,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近场远场、白牌杂牌品牌,一勺烩、一锅炖的大消费目标。因此,它并不想跟美团争单量,目前只要稳住8000万单量,同时在一二线城市占据优势地位,就是胜利。

由此可见,阿里走了一条与美团相反的道路,即从消费端出发,一边做大市场,一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夯实B端,也即以C端促B端。但是,由于B端先天基础不牢,或将成为其未来隐忧。

从市场规模和用户数量来看,阿里模式在即时零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直接服务于消费者,满足人们对便捷生活的需求。然而,美团模式在供应链稳定性和利润贡献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支持了整个零售生态的运转。

长远来看,两种模式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阿里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用户体验,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美团模式则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企业客户的需求升级。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两种模式在即时零售领域各有优势和挑战,没有绝对的“更重要”或“走得更长远”的说法,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

京东作为此次即时零售大战的发起者,率先发起针对美团的“狙击”。囿于自身体量,面对两大巨头强势对决,其战略重心不得不从正面硬刚调整到服务差异化。其破局之道,或在于锚定“山姆会员店”式的战略定位,将其主张的“品质外卖”最大化,以图占有偏安一隅的市场地位。当然,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山姆模式也存在被消费者反噬的潜在风险,需要从长计议。

各方必须回归理性赛道

时隔两月,外卖行业再次迎来监管约谈。如前所述,当前几大本地生活平台的核心战略逻辑是通过高频、低毛利的外卖业务建立用户黏性,再向高毛利即时零售场景导流,最终实现“流量池变现”。其终极战场一定是从“送外卖”蔓延至“送万物”,未来竞争焦点不再是单一业务,而是构建本地生活超级生态。说白了,外卖只是鱼饵,即时零售才是那条大鱼,各家平台都看到了外卖与即时零售上述潜在的协同效应。

然而,外卖平台通过补贴扩张的商业模式,正在严重挤压餐饮业的生存空间,而餐饮业恰恰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就业蓄水池。监管部门看到了这一隐忧,约谈本质是为了切断以餐饮业崩坏为代价的畸形导流链条。

总体来说,此次监管的核心要义是回归市场理性,为“看不见的手”校准航向。同时,显现出与当前市场相匹配的监管逻辑:其一,精准打击价格扭曲,叫停负毛利补贴,但保留日常小额优惠,避免“一刀切”扼杀创新,并引导资源流向效率创新,而非零和博弈;其二,规则精准升级,要求从“合法经营”深化为“理性竞争”,目标从“市场环境”聚焦“多方共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政府干预不属于强监管的范畴,而是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安装导航系统——当市场信号因过度补贴失真时,监管通过设定竞争边界,促使企业从价格绞杀转向价值创造。因此前一天监管约谈,第二天各平台依然参与补贴的现象也显得合理了。

目前外卖市场或即时零售市场格局尚未重塑,短期内锻造消费者心智的补贴大战还会继续。尽管如此,平台也应该尽早考虑取消补贴、竞争常态化后的路如何走。正所谓风宜长物放眼量。创新科技、丰富服务练好“内功”,走向更高水平的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之中,才是提升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路。2025年是消费复苏承压之年,着眼于这一宏观层面,这场战役更关乎中国经济转型深意。

言归正传,各方必须回归理性赛道。唯有将战场从奶茶价格转向冷链技术、骑手福祉、跨境供应链,中国即时零售的万亿蓝图才真正展开——这里容得下基建巨头、流量王者与服务标杆,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在边界内自会找到最优解”。

(作者系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