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新闻通气会举行。数据显示,广东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等规模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为广东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其中,出台金融稳外贸纾困政策,为外贸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近百亿元。
同时,广东金融监管局纵深推进、重拳整治行业乱象,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并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今年以来,银行业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保险“报行合一”显效,银保业务手续费及佣金规模较2024年同期压降5%。
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广东银行业总资产41.2万亿元、总负债40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4%,高于同期GDP增速。各项贷款余额29.23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1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6.99%,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资产总额2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71%。各项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5.88%,较年初增加9067.57亿元,其中超七成为中长期贷款。各项存款余额21.94万亿元,同比增长7.12%。
保险经营“逆势上扬”。截至6月末,广东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6.36%。1~6月,保费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5.53%,高于全国0.46个百分点。其中浮动收益型的分红险保费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13.63%,带动了整体增速回升。辖内保险业总资产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7%。1~6月,原保险保费收入3403亿元,同比增长4.69%;赔付支出1202亿元,同比增长5.91%;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45.4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风云变幻,为稳外贸、扩内需,广东金融监管局成立工作专班,联合出台稳外贸7条纾困政策,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应贷尽贷、应延尽延、应续尽续、应展尽展”。截至6月末,辖内外贸企业贷款余额超1.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2.5%,为近2600家外贸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近100亿元。督促提升出口贸易风险保障水平,1~6月,广东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6213.15亿元,同比增长29.34%,服务企业3.2万家,年内赔付涉美案件金额超1500万美元。
房地产信贷稳中有增,截至6月末,辖内房地产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高于全国;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7.30%、1.17%。房地产“白名单”扩围增效,至6月末,辖内银行已为1812个“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10918.29亿元,落地8327.96亿元,项目数、授信金额及落地金额保持全国“三项第一”。
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方面,“跨境理财通2.0”进一步扩大产品和试点机构范围,优化投资者准入门槛,提高个人投资额度,“三方”线上服务模式落地。截至6月末,大湾区参与试点个人投资者达16.17万人,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1180亿元,分别较试点优化前增长120%、672%。
目前光伏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提价效果已现,控产面临考验。
国内外基金普遍出现加仓或“空头回补”迹象。
广东银行业拟按照“1+3+N”的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反内卷”行动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但产业链的减产和升级,需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体的持续合力才能真正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