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蛋白质设施十年服务10万余人次,未来实现一天“智造”5000种蛋白质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54:59 听新闻

作者:一财区域    责编:黄宾

截至目前,设施支撑完成科研课题超13400项。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蛋白质设施在提升我国生命科学原始创新能力和生物医药自主可控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6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下称“蛋白质设施”)迎来“十岁”生日。在当天举行的学术论坛上,该设施主任吴家睿介绍,作为全球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已成功建成蛋白质研究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未来十年将拥抱“AI+”,建设生命科学“数据生产力平台”,实现蛋白质“智造”。

 

开放十年来,蛋白质设施已服务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504家科研单位(含100多家科技企业),支撑超过2500个研究团队、累计10万余人次用户开展实验研究。

截至目前,设施支撑完成科研课题超13400项,在原子空间尺度与毫秒时间尺度上深入解析蛋白质、核酸等关键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0余篇(包括《自然》《科学》《细胞》国际顶级期刊学术论文136篇),在疾病机理解析、创新药物研发、合成生物设计等前沿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推动了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蛋白质设施已为超过100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覆盖抗体工程、结构疫苗、细胞治疗、药物递送系统、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针对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设施推出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并探索实验室建设、平台共用、数据共享等多种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落地。在服务生物医药强国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度演进,科学研究正步入以数据驱动和模型预测为特征的“AI for Science”新时代。深度学习、大模型、图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的持续突破,正在重塑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推动从实验主导向“模型辅助发现—实验验证闭环”转型。

吴家睿介绍,蛋白质设施将努力建设蛋白质智造的“闭环”,实现一天“智造”5000种人工设计蛋白。未来十年,蛋白质设施将从蛋白质研究“三甲医院”的1.0版,迈向生命科学“数据生产力平台”的2.0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