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在8月1日恢复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当前特朗普政府仍在与多个经济体进行最后时刻的谈判。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韩国达成“全面完整”的贸易协议。美国将对韩国征收15%的关税。韩国将对美全面开放贸易,接受包括汽车、卡车和农产品在内的美国产品。
同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巴西加征40%关税,使总关税额达到50%。他还宣布印度将从8月1日起支付25%的关税,并警告其他贸易伙伴,如果未能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将被实施广泛关税。
“8月1日的最后期限就是8月1日的最后期限——它依然有效,不会延期。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于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目标和谈判风格的综合判断,他更倾向于将关税税率维持在当前“喊价”的水平,并以此作为杠杆加大对其他国家的谈判压力。
“这种策略并不意味着提高关税后谈判大门就会关闭。相反,谈判仍将持续进行。通过维持较高的关税威胁,特朗普政府试图在后续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从而推动达成更符合美国利益的协议条款。”他分析称。
贸易谈判进展
在4月2日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后,特朗普政府实施了为期90天的暂停期,原定于7月9日到期。但为推进贸易协议谈判进程,特朗普本月再次延长了这一暂停期,将最后期限设定在8月1日。
最初宣布暂停时,特朗普政府曾设定了“90天内达成90份协议”的目标,但这一预期未能实现。目前,美国仅与英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欧盟和韩国等经济体达成初步协议,且多数协议的细节仍待敲定。
具体来说,5月,英国成为首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该协议设定了10%的基础关税,并针对汽车、航空航天等关键行业制定了配额与豁免机制,但钢铝关税削减等核心问题至今仍未明确。7月2日,美越协议宣布将越南输美商品的关税从46%降至20%,同时越南承诺“完全开放市场”,但具体条款仍未披露。随后,美国与印度尼西亚于7月15日达成协议,将印尼关税从32%下调至19%,作为交换,印尼同意取消99%以上美国商品的关税壁垒。7月22日,美菲协议将菲律宾的关税从20%降至19%,后者承诺市场开放。
7月23日,美日达成协议,日本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换取美国将原定25%的关税降至15%。7月27日,美欧协议规定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而美国则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7月30日,美韩协议要求韩国提供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并全面开放汽车、卡车和农产品等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与各经济体达成的协议均表现为框架性声明的形式,多数协议的具体条款均未披露。据报道,日本官员称日美谈判“没有书面文件,也不会制定任何具备法律效力的协议”。即便是相对公开的美英、美欧框架协议文本,也标注了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声明。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塞特塞(Brad Setser)称:“如果像这样的协议没有‘纸面文件’,那它根本不算一份协议。”
Evercore ISI高级常务董事比安基(Sarah Bianchi)也称:“在最近几项协议中,双方似乎在协议宣布后几乎立即就对细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商讨,并且在中期内仍然存在风险,误解可能会导致不稳定,进而危及这些初步的贸易休战。”
全球经济分析公司BCA Research欧洲投资首席策略师萨瓦里(Mathieu Savary)也就美欧协议的具体内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了质疑。他称,欧盟本已与美国存在巨大的资本赤字,这意味着它已经在美国进行了大量投资。
“事实上,欧盟各国加起来是美国债券和股票的最大外国持有者(由于其私营部门在美国的投资)。这6000亿美元的承诺看起来像是一个空洞的承诺,因为欧洲人已经向美国注入了大量资金,并且似乎没有明确的时间框架来部署这些资金。因此,我认为这更像是一个‘摄像机时刻’,而不是跨大西洋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同时,部分贸易谈判仍在紧张推进。据报道,加拿大和墨西哥已派出高级代表团,于7月30日与美方展开密集磋商。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在当晚记者会上态度谨慎:“谈判具有复杂性、全面性和建设性,但很可能无法在截止日前完成。”
谈判在8月1日后仍能继续?
未能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的国家将面临关税上调的压力。在上周访问苏格兰期间,特朗普曾提出,“你不可能坐下来达成200个协议”,因此,若8月1日前未能达成新协议,将对相关国家征收15%至20%的普遍关税。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已达18.2%,创下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数字较2024年的2.4%呈现显著跃升。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模型预测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该机构估计2024年贸易份额的有效关税税率将升至18.2%,高于7月基准预测的17%,也是自4月预测以来的峰值水平。
美国经济已开始显现关税政策的通胀效应。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通胀率为2.7%,较5月的2.4%有所上升。其中,大型家电、电脑、体育器材、书籍和玩具等进口商品在6月均出现明显价格上涨。哈佛大学定价实验室(Pricing Lab)的研究也发现,受关税影响的进口商品及国内替代品的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未受影响的商品。
此外,美国税收基金会的报告称,目前约71%的美国商品进口已面临特朗普政府设定的10%最低关税。8月1日后,预计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关税将进一步上调。关税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2024年美国进口的2210亿美元食品产品中有74%面临关税影响。美国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为墨西哥、加拿大、欧盟、巴西和中国,占其食品进口总额的62%。
不过,尽管特朗普声明不会再次延期,但美国财长贝森特在30日的一场活动中公开呼吁美国企业、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不必惊慌”。他强调,即使8月1日关税上调,谈判窗口仍然开放,各国“仍然可以达成协议”。他还暗示:“我预计8月会很忙”。
“你们只会暂时回到4月2日的对等关税水平”,贝森特称,某些经济体的关税税率“可能持续三天、三周甚至三个月”。
能源板块领跑市场。
其他热点还有:海南自贸港12月正式封关运作,美与日本等三国达成贸易协议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出现重要调整,美国主导的关税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叠加地缘政治风险边际缓和,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从25%到35%,特朗普为何对加拿大“涨价”?
特朗普政府指责哈佛大学纵容“反犹主义”,削减哈佛大学数十亿美元研究资金。哈佛大学指责政府试图破坏学校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