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联储政策迷局:通胀黏性与关税博弈下的全球资本重构

第一财经 2025-08-01 14:15:19 听新闻

作者:柏文喜    责编:张健

2025年7月3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基准利率4.25%-4.5%区间不变,这已是连续第五次暂停加息。

(本文作者柏文喜为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

2025年7月3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基准利率4.25%-4.5%区间不变,这已是连续第五次暂停加息。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平淡——道琼斯指数当日收跌0.38%,美元指数冲高至99.8后回落,现货黄金在3280美元/盎司关口震荡。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与市场不确定性”的悖论,折射出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层困境。本文试图解析关税政策与通胀黏性如何重塑美联储决策逻辑,并预判全球资本流动新趋势。

一、政策迷局:美联储内部分裂与市场预期错位

本次议息会议出现两位理事集体反对决议,暴露出美联储内部前所未有的分歧:理事沃勒和鲍曼明确反对维持利率,主张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1993年格林斯潘时代以来首次出现两位理事集体反对决议。这种分裂源于对通胀传导机制的认知差异——以鲍威尔为代表的“谨慎派”认为关税推升的通胀具有持续性,而沃勒等“鸽派”则强调核心服务价格回落已释放降息信号。

从经济数据看,这种分歧具有现实基础:

通胀黏性超预期: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核心CPI环比涨幅0.2%(前值0.1%),服装、家具等受关税冲击品类价格显著回升;

就业市场假性繁荣:美国失业率降至4.1%,但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仅7.4万人,劳动参与率下滑至62.3%;

增长动能衰减:美国季度GDP环比折年率3%,主要依赖净出口拉动,私人消费增速降至1.6%的三年低位。

当政策制定者陷入数据依赖症时,市场已提前定价所有已知信息。当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60%骤降至48%,反映出市场对“数据迷雾”的定价分歧。

二、关税冲击波:从成本传导到政策反噬的三重效应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复杂的链式反应:

1. 价格传导滞后效应

6月美国家电价格环比上涨0.8%,医疗设备进口成本增加推高医疗CPI0.3个百分点,验证了某证券“关税通胀一次性冲击”的判断。但美国进口商承担了70%的关税成本,这种“成本堰塞湖”可能在四季度集中释放。

2. 产业链重构加速

特斯拉上海工厂本地化率突破95%,苹果将30%产能转移至印度,波音被迫为737MAX寻找非美买家——这些案例印证了“韧性三角形”理论(区域化、数字化、绿色化)。但产业链转移导致美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6月ISM制造业指数跌至46.3。

3. 政策可信度损耗

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回避政治压力,强调“美联储独立性不容置疑”,但特朗普公开质疑“美联储不作为损害美国经济”,这种博弈削弱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效果。

三、市场预期重构:从“软着陆叙事”到“衰退期权”定价

当前全球市场呈现“三重定价悖论”:

1. 利率敏感型资产分化

投资级债券利差收窄至120bp(历史均值150bp),反映市场对"浅衰退"的押注;但高收益债违约率攀升至5.2%,显示信用风险溢价未被充分定价。

2. 外汇市场波动率跳升

美元指数在关税消息刺激下突破100关口,但欧元区CPI回落至2.1%引发欧元反弹,这种“政策驱动型波动”使传统汇率模型失效。

3. 大宗商品结构性行情

黄金在3280美元关口形成短期底部,但工业金属需求受制于全球补库周期结束。铜金比跌至0.035的历史低位,暗示市场对“滞胀交易”的疑虑。

四、政策突围路径:美联储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面对通胀黏性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美联储陷入经典政策困境:

- 利率工具失效:联邦基金利率已高于核心PCE通胀率(2.8%),但实际利率上行未能有效抑制需求;

- 资产负债表调整迟缓:每月缩表950亿美元的节奏,与3.8万亿美元的准备金规模形成错配;

- 预期管理失灵:市场对点阵图预测的信任度降至2019年以来最低。

我建议应对以上情况的破局思路可能在于“动态均衡框架”:

1. 建立关税影响实时监测系统,将企业成本转嫁率纳入通胀预测模型;

2. 实施“负利率走廊”,对超额准备金实施分级利率,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

3. 启动“新基建特别国债”,通过财政货币化对冲私人部门需求萎缩。

五、全球资本重构:从“美元本位”到“多极储备体系”

美联储政策转向将加速全球资本格局重塑:

1. 货币锚定多元化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11个国家,7月原油期货以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26%;东盟正在测试数字货币清算网络,试图绕开SWIFT系统。

2. 资产配置区域化

美国国债持仓集中度下降:日本减持120亿美元,中国持仓创十年新低;中东主权基金转向非洲基建项目,单季度对非投资激增47%。

3. 风险对冲工具创新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关税波动率指数期货”,伦敦金属交易所试点“碳关税期货”,衍生品市场正在为“规则战争”定价。

结语:在秩序裂变中寻找确定性

当关税成为地缘博弈工具,当通胀成为政策博弈筹码,全球资本正在重构新的价值坐标系。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政策波动,不如关注三大确定性:产业链区域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数字货币革命催生的金融基建红利、以及气候政策驱动的绿色资本浪潮。毕竟,在秩序的废墟上,永远孕育着新生的力量。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