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长期随访结果如何?是否安全?最新数据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02 13:13:00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早期使用药物获益更为显著,与较晚开始接受治疗的延迟治疗组患者相比,早期使用多奈单抗可将疾病进展至下一阶段的风险降低27%。

近两年来,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为应对阿尔茨海默疾病负担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这些药物的长期随访疗效及副作用值得关注。

日前,在多伦多举办的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礼来公布一项三期临床研究的长期扩展(TRAILBLAZER-ALZ 2 LTE)结果。数据显示,接受其创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多奈单抗注射液治疗的研究参与者相比未经治疗的队列,疾病进展显著减缓,且该获益在三年间持续显现。

但研究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早期使用药物获益更为显著。三年随访结果显示,与较晚开始接受治疗的延迟治疗组患者相比,早期使用多奈单抗可将疾病进展至下一阶段的风险降低27%,这也再次证实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干预的长期价值。

此前研究显示,超过75%的早期使用多奈单抗的患者在接受治疗76周内达到了淀粉样蛋白的清除。在完成治疗的研究参与者中,最长观察期达2.5年,结果显示,患者大脑淀粉样斑块的重新沉积速率仍较缓慢(约2.4 CL/年)。

此外,在药物的长期副作用方面,通过三年的随访,未观察到长期扩展阶段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不过礼来强调了此前针对淀粉样蛋白的治疗已经出现的与影像相关的异常(ARIA),包括水肿/渗出(ARIA-E)及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这些副作用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能引发严重甚至致命的症状。携带ApoE4等位基因的患者更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生ARIA。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安全性相关问题。

另据一项在AAIC上公布的数据,此类通过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起效的药物相关的脑肿胀和出血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六个月内。

今年3月底,礼来的多奈单抗正式在中国进入临床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新的LTE研究未纳入中国数据,因为该药物在中国刚上市不久,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的长期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除了多奈单抗之外,在中国更早投入临床使用的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是由卫材公司和Biogen研发的仑卡奈单抗。该药物于1年多前在中国开始进入临床治疗。

卫材和Biogen在本周举行的AAIC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患者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四年后,仍能持续减缓病情进展,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仑卡奈单抗的患者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了34%。且未出现新的安全问题。但这项长期随访的结果也未纳入中国患者的数据。

根据国际指南临床分期,阿尔茨海默疾病的病程可分为3个时期:临床前期、轻度认知障碍期和痴呆期。“这些创新药的使用仅针对早期、经过生物标志物精准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即仅有轻度临床症状,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郁金泰表示。

我国是全球阿尔茨海默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宣武医院援引权威数据,中国约有983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郁金泰预计,其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比大约为20%,在通过严格的基因分型筛查后,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将有望从创新治疗药物中受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