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药品集采措施的部署要求,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优化完善集采措施,指导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药品联采办)积极推进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确定了55种药品拟纳入采购范围。
7月16日至31日,药品联采办组织开展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据药品联采办统计,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这些企业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国家医保局欢迎广大符合资质的企业积极参加本次集采,共同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宜的药品。同时,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共同抵制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共创行业良性生态。
下一步,药品联采办将按程序起草发布采购标书,并进一步核查申报投标企业的资质及企业间关联关系,请相关企业持续关注。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戴卫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称“长护险制度”)还未在全国推开,但各地都对这个政策落地有预期,“长护险已经到了应该尽快推行全国统一制度的时候了,否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制度转轨成本”。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M2同比增8.3%,外贸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在会后与多位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整理和分析了“新集采”的八大变化及对各方的影响:其中,不再锚定“最低价”、医生可按药品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化质量监管等举措,均是对年初社会关切的回应,以保障患者能用上质量高、疗效好的仿制药。
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其他热点还有:人民币汇率强势回升,三巨头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美国最大AI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