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晶泰控股(02228.HK)上午股价大涨8.48%,这跟全资子公司晶泰科技达成授权合作有关,后者创下人工智能(AI)+机器人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的新纪录。
前一晚,晶泰科技宣布与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约470亿港元(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签约,并已收到协议约定的首付款约4亿港元(5100万美元)。
根据协议条款,晶泰科技与DoveTree就多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大分子及小分子创新药资产达成合作,并将针对一系列DoveTree指定的靶点进行新药研发,DoveTree独家享有相关药物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作为回报,除首付款外,晶泰科技还有权获得约3.85亿港元(4900万美元)的进一步付款,以及金额达约462亿港元(58.9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晶泰科技表示,DoveTree由生物制药界传奇企业家Gregory Verdine博士创立。本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的高潜力管线项目。
药物研发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10亿至15亿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却只有十分之一,AI技术的出现,试图打破这个魔咒,在加快药物开发的同时,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当前,AI制药领域正经历着快速的迭代和变革,算法的更新迭代和算力的支持为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资本、制药领域对AI技术的关注,有重新升温趋势。今年6月份,石药集团也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后者拟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石药集团有望获得金额达到53.3亿美元。
对于AI制药企业而言,自身能否实现商业闭环尤为重要,卖软件、对外授权以及自主研发药物是企业们主要在进行的商业模式。
2024年,晶泰控股实现收入2.66亿元,虽然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仍高达4.55亿元,但较2023年的亏损收窄了12.5%。
淘宝闪购:623个县餐饮订单翻倍,“万单店”数量增加274%
分子结构预测与蛋白设计快速进展,虽能提升效率,但由于成功率过低,仍需要依赖大量实验筛选,且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遇到新靶点时成功率更是极低。
成交量更从2亿港元暴增至101亿港元。
AI进化速递丨优必选科技拿下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采购订单
药物的分子设计正从过去的“概率碰撞”迈向“原子级精准工程”,将开启一个更快、更准、更智能的分子设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