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若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
美联储副主席米歇尔·鲍曼于8月9日明确支持今年三次降息(9月、10月、12月),并呼吁在9月会议上启动首次降息。她的主张基于对美国疲弱就业数据的担忧:7月非农新增就业岗位仅7.3万个,远低于预期;5-6月数据下修近26万个,失业率升至4.2%。她的这一言论显著增强了市场的降息预期,9月降息概率已升温至94.4%。
美联储政策路径从“被动响应”到“风险预防”
鲍曼的三次降息主张,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即时反应,更是一种“预防性”的政策路径选择。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主动出击:意味着美联储不再被动等待经济衰退的明确信号(如GDP连续负增长),而是根据早期预警信号(如就业市场持续降温)提前布局。其目标在于通过风险前瞻性干预,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同时根据经济数据动态调整政策力度,降低未来政策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这种“预防性降息”策略代表了美联储政策路径的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响应”转向更积极的“风险预防”。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节奏和力度仍存在分歧,一些官员担心过早降息可能削弱政策工具的效力,或引发市场过度投机。因此,尽管鲍曼的“预防性降息”主张为9月降息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并显著影响了市场的预期,但美联储最终的政策路径选择仍充满动态调整的空间,最终决策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数据、通胀预期和市场反应等。
美股短期利好,中期存在不确定性
鲍曼的降息主张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的预期,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且强烈,9月降息概率一度飙升至94.4%。这种强烈的降息预期通常被视为对股市的利好:一方面,降息预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盈利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它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资金流入股市。因此美股市场短期可能迎来反弹。
中期来看,鲍曼主张对美股的影响充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市场需要警惕降息预期的过度反应带来的波动,如果实际降息幅度不及预期,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此外,如果通胀数据不能持续显著下降或者出现反复,将严重制约美联储的降息空间,同时对美股产生压力。因此美股的中期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A股受影响程度需与国内情况结合分析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对A股市场也有影响。一方面,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可能吸引外资流入A股,推动市场估值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改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信心将得到有效增强,A股市场有望在外部宽松环境的助力下,走出更具有持续性的独立行情。因此鲍曼降息主张带来的外部利好,需要与国内的情况协同作用,或能最大程度上转化为A股上行的推动力。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建材板块多股连板,国统股份、西部建设、青松建化均收获2连板。一图速览今日连板股>>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若出现连续下修,通常领先于实际经济增速放缓。
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个百分点。
A股市场在历经8个月蓄势整理后迎来强劲行情,沪指突破3500点关口,四大国有银行股价创新高。